比里·帕侬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比里·帕侬荣

比里·帕侬荣(Pridi Phanomyong,中文名陈家乐,1900年5月11日 - 1983年5月2日) 又称銮巴立。泰国政治家,泰国总理。

1900年帕侬荣出生于泰国古都阿瑜陀耶城,父亲是个华裔商人,祖籍广东澄海上华镇下陈村, 而母亲是暹罗人。1920年到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1927年2月,他与6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巴黎创建暹罗人民党(又称民党),1932年6月24日,以民党成员披耶帕凤为首的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成立议会,颁布宪法。比里·帕侬荣是九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并出任玛奴拍功内阁的不管部部长。1933年6月20日,披耶帕凤领导少壮派军人再次发动政变,任新政府总理,比里·帕侬荣出任内务部长。后曾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等职。

1942年1月,泰国对同盟国宣战。比里·帕侬荣在国内组织抵抗日本运动,与国外的自由泰人运动联合。日本投降后,曾三次出任泰国总理(1946年3月24日~6月3日,1946年6月8~9日,1946年6月10~20日)。任职期间,力图实行较为民主的统治,但未能实现。

1947年11月,銮披汶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比里·帕侬荣经新加坡到中国政治避难。1949年2月26日,他回国领导的政变失败后,离开泰国再度来到中国,侨居21年,1970年移居巴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