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鹄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南大学教师男,陕西省安康市人

简历

1994.9-1998.6 汉中师范学院化学系 化学教育 学士

1998.9-2001.6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分析化学 硕士

2001.9-2005.6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分析化学 博士

2004.8-2005.4 香港大学化学系 研究助理

2005.8-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兴趣

1.纳米材料生物效应;

2.分子发光。

参与基金

1.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生物发光法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固液界面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研究”NO:20305011,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细菌释放DNA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研究”,NO:30370017,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主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中DNA的动态分析方法研究”,NO:20207005,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研

科研成果

目前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源刊物7篇(含已接受的),影响因子(IF)大于3的(第一作者)3篇。另有发明专利一项。

1. Hu-Zhi Zheng, Hui-Hui Liu, Shao-Xing Chen, Zhe-Xue Lu, Zhi-Ling Zhang, Dai-Wen Pang, Zhi-Xiong Xie, Ping Shen, Yeast transformation proces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labeling technique. Bioconjugate Chem., 2005, 16, 250-254. (SCI源刊,美国化学会期刊,IF 3.766)

2. Huzhi Zheng, Yanbing Zu, Emission of Tris(2,2`-bipyridine)ruthenium(II) by coreactant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from O2-insensitive to highly O2-sensitive.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2049-12053. (SCI源刊,美国化学会期刊,IF 3.834,化学类全球最具影响的十大期刊中排名第9)

3. Huzhi Zheng, Yanbing Zu, Highly efficient quenching of coreactant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by phenolic compounds.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6047-16051. (SCI源刊,美国化学会期刊,IF 3.834,化学类全球最具影响的十大期刊中排名第9)

4. Hu-Zhi Zheng, Dai-Wen Pang, Zhe-Xue Lu, Zhi-Ling Zhang, Zhi-Xiong Xie, Combing DNA on CTAB-coated surfaces. Biophys. Chem., 2004, 112, 27-33.(SCI源刊,IF 2.102)

5. 吕家根,章竹君,郑鹄志,电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在原位、在线、实时监测家兔血液铜代谢过程中的应用,化学学报,2002,60,1274-1278。(SCI源刊)

6. Ye-Fu Wang, Dai-Wen Pang, Zhi-Ling Zhang, Hu-Zhi Zheng, Jun-Ping Cao, Jun-Tao Shen, Visual gene diagnosis of HBV and HCV based on nanoparticle probe amplification and silver staining enhancement. J. Med. Virol., 2003, 70, 205-211. (SCI源刊,IF 2.331)

7.庞代文, 王业富,张志凌,曹军平,蔡汝秀, 郑鹄志. 发明专利: 纳米微粒标记基因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 ZL 01 1 33527.0,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C12Q 1/68, 证书号: 第154129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