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与七录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文(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传》

注释1.钞:通“抄”。

2.嗜:好,喜欢。

3.已:毕,完。

4.始:才。

5.管:笔管。

6.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7.沃汤:用热水浸。汤,古代指热水。

8.斋:书房。

9.索:索取。

10.立就:马上完成。

11.名高一时:名声在当时最响。

12.即:立刻

13.汤:热水

14.名:命名

15.俄顷:时间词,一会儿

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