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

北京外国语大教授学
个人简介男,四川省渠县人,博士,目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2004年获"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师范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委会委员。重庆市外语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提高部分有突出贡献"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语言文史学科评审组"成员。200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从师Adele Goldberg教授,学习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国内外语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等12部,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基金项目9项。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语义学、语义与句法的界面研究以及应用语言学等。
学术兼职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
中国高校功能语言学会理事
重庆市翻译学会副会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
山西科技大学双聘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论 文
1. 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外国语》2005年第2期。
2. 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3. 搭桥参照:以图景为基础的解释方法。《外语学刊》2004年第4期。
4. 隐喻、语境、文化--兼谈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1期。
5. 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对语用学的贡献: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二,《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6. 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外语学刊》2003年第3期。
7.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外国语》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11期全文转载。
8. 追溯语用学的思想--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一,《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9.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10. 隐喻的认知语用学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11. 词序的拟象性探索,《外语学刊》2001年第3 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年第11期全文
转载。
12. 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外国语》2001年第2期。
13. 论言语交际中的回声话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4. 范畴化:语言中的认知,《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15.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外语学刊》2000年第2期。
16. 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外国语》2000年第1期。
17. 中国语用学20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8.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外国语》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9年第4期全文
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3期摘要转载。
19. 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外国语》1997年第4期。
20.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语》199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2期
全文转载。
21. 语义模糊与翻译,《中国翻译》1996年第2期。
22. 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外语学刊》1995年第1期。
23. 矛盾修辞法纵横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4. 浅论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外语学刊》1994年第2期。
25. 英语广告文体浅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专著、教材等
1. 《反讽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话语理解的语用学:一种语用认知方法》(专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
3. 《认知语言学新视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4. 《中国外语教育:理论、方法与事实》(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5. 《句法·语用·认知》(合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6. 《模糊语言学概论》(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英汉对比语用学与英语教学》(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8. 《大学英语写作·技能技巧》(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大学英语写作·实战范例》(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大学英语写作·改错改进》(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 《语用学:语言理解、社会文化与外语教学》(合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 《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新进展》(合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年。
主要研究项目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 主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空间的认知及其语言表征: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研究"。
3. 主持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语言系统的认知研究"。
4. 主持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英汉对比认知语言学"
5. 主持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语境学研究"
6.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多语地区英语认知的特色及英语教育对策研究"。
7. 主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quot;对外开放中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研究--英汉比较语用学"。
8. 主研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课堂的生态学研究"。
9. 主研重庆市教委青年项目"重庆市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主要获奖情况1. 专著《模糊语言学概论》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9)。
2. 论文《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以及重庆市
外文学会2000年科研学术成果一等奖。
3. 论文《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视野》获重庆市翻译学会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教学课程英语写作(英语专业本科生)
语义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语篇分析(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认知语言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语言学习理论(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