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读音:zé shǔ

古代一种杂技名称。《南齐书·乐志三》:“角抵、像形、杂伎,历代相承有也。其增损源起,事不可详…… 江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五案等伎。”

《宋书》、《晋书·乐志》、《通典·乐典》、《元龟》一五九、五七五均作“笮儿”。沈涛《铜熨斗斋随笔》云:“案笮儿,南齐书乐志作笮鼠,则儿乃鼠字之讹。”(词条编者注:繁体儿字与鼠字形略似)

据考,“笮鼠”本是鼠名。南方人将田野、竹林中的一种小鼠,称为“逐鼠”,一作“笮鼠”。此处当指鼠戏,即让老鼠穿上衣服,做一些荡秋千、爬梯子之类的动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