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河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支河乡概况支河乡地处宿州市墉桥区北部,辖26个村,3.5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区划面积70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平均日照6.6小时,年均降水857.1mm,相对湿度71%,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适宜农作物生长。

早在汉晋时代,支河乡就是富甲一方的诸侯封地,是古甾邱县城遗址,至今宿北群众仍习惯地称支河为“甾王城”,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开拓,积极进取,已经把支河乡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新农村。进入新世纪以来,乡党委提出加快发展,先后吸引了大庆、浙江、江苏、河南等省的多家国内企业落户支河。全乡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林业生产、社会治安、畜牧养殖等各项工作都处于全区前列,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区位优势支河乡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北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距徐州市区30公里,南距宿州市35公里;西距淮北市40公里,距206国道和津铁路仅10公里,距合徐高速公路25公里;宿徐省道和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从东部穿境而过;北距连霍高速公路和徐州观音机场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运条件得天独厚,浍河、新汴河和洪泽湖相连,直通长江入海,枯水季节,可满足400吨货船通行。

乡内分布三纵三横交通主干道,总通车里程100余公里,其中柏油路面50公里,到2005年柏油路面将达到70%以上,2010年前实现村村通柏油路,交通十分便利。

墉桥区的邮政通讯基本实现现代化,已开通数字通讯DDN网,分组交换网,国际互联网和中国公众媒体通讯网,开办有国际国内相关业务并实现办公电子化,管理信息化。支河乡境内邮政、电信、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等都已开通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代化的通讯要求。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1、 林木资源

墉桥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日照雨水充裕,特别适宜林木生长,并且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县(区)。全区立木蓄积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年采伐量达200万立方米。

支河乡是全区林业工作先进乡,乡内农田林网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40%多,林木蓄积量近200万立方米,而且树龄结合合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年采伐量可达15万立方米,原木价格在550—600/立方米之间,小径木、枝桠材价格190—200元/吨。

2、 农作物秸秆资源

墉桥区是全国著名的粮棉产区,仅支河乡每年的棉花播种面积就达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近3万亩,另外还有大面积的油菜和大豆,这些农作物的秸杆都是生产刨花板的极好原料,由于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大部分被农民白白烧掉,所以如果能加以利用,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必将产生极大的环保效益。

3.小型板材加工企业的废料资源

目前,墉桥区的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仅与支河乡相邻的顺河乡便有大小胶合板和细工板厂上百家,支河乡的板材切片厂也有20余家,这些企业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下脚料,由于皖北地区没有相应的刨花板和密度板加工企业,使这些下脚料也被白白浪费掉。

4.化工原料

宿州市区内建有一座年产一万吨三聚氢铵的企业,能够充足供应板材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

基础建设支河乡是九二年撤区并乡时设立的新乡,该乡十多年来,特别是二000年后的四年多,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前年未有的成绩:争取世行贷款一期投入100万元建成了宿州最大的综合养殖场——金地养殖场;投资360万元对支河供销社原旧房进行了改造开发,从辽宁引资800万元兴建了支河乡么李轧花厂;再投资72万元改建夹支王柏油路的基础上,又筹资近200万元新建了贯穿全乡南北15.5公里的北海柏油路及投资130万元铺设了城么柏油路;引资140万元扩建了路湖、西学、楼房板材加工厂;有线电视已经进村入户;政府上网、信息发布工程已全面启动,改善了移动、联通通讯塔台的建设,扩容已全面启动,改善了移动、联通通讯塔台的建设,扩容了程控电话的装配,人均收入目前已达1986元。

行政辖村城孜村

[1]城后村

康湖村

路湖村

西学村

杨桥村

么李村

海孜村

赵楼村

赵台村

马楼村

刘桥村

郭楼村

湾里村

张楼村

楼房村

曹庄村

李庄村

郭园村

方河村

鸭湖村

沟北村

耿庙村

徐桥村

徐西村

王塘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总人口

32400

16733

15667

家庭户户数

9050

家庭户总人口(总)

32305

家庭户男

16666

家庭户女

15639

0-14岁(总)

9292

0-14岁男

5080

0-14岁女

4212

15-64岁(总)

20321

15-64岁男

10336

15-64岁女

9985

65岁及以上(总)

2787

65岁及以上男

1317

65岁及以上女

147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217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