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割线定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割线定理

简介三割线定理由辽宁岫岩龙潭中学教师侯明辉发现并命名

三割线定理可表述为:PAB、PCD为⊙O的两任意割线,AD与BC交于Q,PQ交⊙O于E、F,则1/PE+1/PF=2/PQ

推广:自二次曲线L外一点P作直线交L于A,B,C,D,弦AD,BC交于Q,PQ交L于E,F,则1/PE+1/PF=2/PQ

证明在这里仅考虑二次曲线为圆的情况

连BF、DF、AE、CE

由AE内分∠PAQ→由分角定理→

(EQ/PE)=(sin∠EAQ/ sin∠PAE)(sin∠APQ/ sin∠AQP)

由CE内分∠PCQ→由分角定理→

(EQ/PE)=(sin∠ECQ/ sin∠ECP)(sin∠CPQ/ sin∠CQP)

由∠EAQ=∠DFE=∠ECP,∠PAE=∠EFB=∠ECQ→

(EQ·EQ)/(PE·PE)=(sin∠APQ·sin∠CPQ)/(sin∠AQP·sin∠CQP)⑴。

由BF外分∠PBQ→

(FQ/PF)=(sin∠FBQ/ sin∠PBF)(sin∠APQ/ sin∠BQP○)

由DF外分∠PDQ→

(FQ/PF)=(sin∠FDQ/ sin∠PDF)(sin∠CPQ/ sin∠DQP○)

由∠FBQ与∠PDF,∠PBF与∠FDQ互补,→

(FQ·FQ)/(PF·PF)=(sin∠APQ·sin∠CPQ)/ (sin∠CQP○·sin∠AQP○)⑵,(○表示互补)

对照⑴⑵→EQ/PE=FQ/PF→(PQ-PE)/PE=(PF-PQ)/PF→(PQ/PE)-1=1-(PQ/PF)→

PQ/PE+ PQ/PF=2→1/PE+1/PF=2/PQ。证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