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璧鸠鲁学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伊璧鸠鲁学派

一、伊璧鸠鲁

古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伊璧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

他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之一亦在于他继承和发挥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以原子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整套伦理学基本理论,特别是快乐论,它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可以挣脱盲目的命运,追求自由的民主精神。

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快乐

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他明确主张:”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快乐主义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认为肉体的快乐和感官的快乐是一切快乐的起源和基础,没有感性快乐,就不会有其他的快乐和幸福。他说过:”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於此。”

追求理性快乐主义,他认为,肉体快乐虽然是必要的、合乎自然的,但是他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浅薄的,只有精神快乐才是持久的、稳定的、深刻的,精神快乐高於肉体快乐。

反对不加区分地去追求一切快乐,而要把快乐的追求上思考权衡。

美德是达到幸福的手段。

以”快乐”、”幸福”为核心建立他的伦理学,强调美德是获得快乐的手段。

谨慎,是一切善中最大的善,是使人们认识万物的本性和人的能力并能指示人们达到幸福生活的美德。

勇敢就是使人们忍受苦难、战乱危险而求得将来的更大快乐。

节制是以明智为基础的使人得到适度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正义或公正就是守法,在自己快乐时也使别人得到快乐和幸福。

注重人们之间的诚实、友爱、信心等美德,特别强调友谊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快乐。

知识是获得快乐的保证。

明确地把哲学、伦理学的任务归结为解救人的痛苦,使人生活幸福。他认为只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研究哲学,了解人体自然的原因,才能使人正确地对待死亡,解除对死亡的恐惧。

人们心灵痛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恐惧宗教惩罚,即恐惧神灵,一个是恐惧死亡。因此,伊璧鸠鲁提出,人们对神和死亡有了正确的知识,就会驱除人心中对神和死亡的恐惧,从而挣脱痛苦,获得快乐和幸福。

人们要正确地对待死亡,就要快乐地活著,就是追求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当死亡要来临的时候,要像贤者或智人那样,对死亡抱著超然的态度,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

对后世的影响

伊璧鸠鲁的伦理思想在伦理史上对后人有重大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鲁克莱修是坚定的伊璧鸠鲁主义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英国的经验论伦理学家、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功利主义学派都继承和吸收了伊璧鸠鲁快乐主义的许多因素。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璧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及《德意志意识型态》中,对伊璧鸠鲁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古代”希腊最伟大的启蒙运动者”。

贰、鲁克莱修伦理思想

他坚持伊璧鸠鲁的原子论哲学,为他的社会伦理观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是使人过幸福生活的有力保证。

只有研究哲学,明白万物之理,克制盲目的情欲,才能获得幸福,认识人生的真谛。

他认为追求幸福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要避免对死亡的恐惧,只有认识心灵及灵魂的本质。

对神灵及宗教的错误意见,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严重障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