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石长方砚
收藏者:李铁林
藏品来历:四年以前,我用一个摩托车跟一个朋友换的。
相关背景资料: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工具,在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早出现的砚台是一种研磨器,作为研磨器,砚台务求其用、不求其美,千百年来形制上没有什么变化,到了西汉中期,砚台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分离出来了,逐步脱胎成带有纯朴装饰性的工艺品,出现了圆形三足砚、方形多足砚等多种形制,砚台的材质种类上也逐渐增多,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瓦砚、等,隋唐以后,由于造墨技术发展,墨质渐优,可以不使用研磨石,因此对砚台的本身要求相应提高,从而使制作砚台的材料、砚台的形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砚台开始注重审美效果,在保留了以往砚台的实用特点的同时,又开始注重自身的风格和形态,从此砚台开始成为受人喜爱的工艺品。
鉴定专家:杨宝杰 首都博物馆
专家评述:我说那个四号藏品,是那个陶暖砚,陶暖砚从这造型上来讲呢,上面两个双池,底下是一个暖堂,砚的上边还有两个窟窿眼,就是通气的,这种暖砚呢就适合北方,因为北方天气比较寒冷,冬天使的时候呢,研磨的时候容易冻儿,这个暖砚呢,它就是里边搁上炭火,加工,让这个砚台老暖着,这个就是这种砚台,一般都是北方的衙门里,或者是工匠用的比较多,这个呢造型比较独特,而且保存的基本完整,它其中有一个砚池上边,有磨损痕迹非常严重,朱墨的痕迹,就证明当时确实使用过的,能保留到现在,已非常难得了,因此呢,根据这砚台保存的现状和那个造型,还有它年代,我们专家鉴赏团给出八千元的价格。 专家鉴定团估价:8千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