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河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七河乡

概况七河乡位于丽江市古城区正南方向,地处东经100°16′16〃北纬26°45′06〃。乡政府驻地为共和村委会中心自然村,海拔2232米,离城区17公里,东临金沙江与永胜县大安乡隔江相望,与古城区金江乡接壤,南与鹤庆县辛屯乡毗邻,西与玉龙县太安乡、黄山镇相接,北与金山白族乡、金安乡相连。是一块盆地,俗称七可坝。全乡总面积3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563亩,森林面积221500亩。辖共和、七河、三义、五峰、新民、龙潭、羊见、忠义、前山、后山十个村,115个村民小组,有4404户,18887人。其中纳西11320人,汉3904人,白3087人,苗族238人,藏9人,彝40人,其它民族254人。

七河一名,因原住有七个姓和的家族村落而得名,后演变为七河清代为七河里,民国时期为丽南乡。解放后,1950年至1957年属丽江县第三区,1958年至1962年为东红公社,1963年至1965年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三区,1966年至1983年为七河公社,1984年至1987年为七河区,1988年至今为七河乡。

丽江至大理的公路顺着七河坝穿过,目前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96%实现了道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乡政府驻地,1982年起开辟了每月逢三为街的集市,以交流农副产品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每月一次的集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88年改为每月逢一逢六为街天。

资源境内土壤有棕壤、红壤、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植被多为云南松、混交林、灌木林等。盆地中五个村委会气温较高、土地肥沃,其它五个村委员会海拔差异大,羊见村委会的金安沿江一带属亚热带气候。后山村委会老凹各山则气温低、霜期长,有些村只宜种土豆、燕麦、青稞等。整个七河盆地的河水,主要靠黄山镇境内的文笔水库的水。丽江坝的河水汇集于关坡后,从关坡瀑布跌落七河盆地,1956年修成了长达41公里的东山河,可灌溉五个村委会农田34000亩,各村境内还拥有大小水库20多个,水利条件好,是丽江市的稻谷主产区之一。全乡以农为主,兼有畜牧业、花卉产业、露天蔬菜。粮食主产小麦、玉米、稻谷,兼有豆类、青稞、燕麦,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大白芸豆等,还产有当归、天麻等药材和黄果、柑桔、桃、梨等经济林果。

景观西关黄龙潭:西关黄龙潭古时称邱塘观,是战略重地。2005年,经过招商引资,由南京宋城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西关黄龙潭景区,该景区集传统纳西民俗民风、田园风光为一体,目前已经成功开业,旅游效应较好。

金龙桥:在金安自然村有一座“金龙桥”俗名梓里桥。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跨越金沙江,以前是通往永胜的必经之路,曾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桥身宽2.83米,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西哨云松坪:位于新民村委会西哨村境内,该区地质平坦,松树成林,松涛阵阵,空气清新。地表覆盖满了野草,每逢3、4月份,各色野花竞先开放,形成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坪内有着一个龙潭,连接丽江与鹤庆,俗称“大龙潭”,龙潭水清澈见低,水面开阔平静,是一个集垂钓、划船、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党建一是结合本乡实际,确立指导思想。乡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文明、富裕丽江“南大门”的目标,按照“基础强乡、产业富乡、科教兴乡、依法治乡、民主管乡、和谐树乡”的发展思路。

二是针对突出问题,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工作、生活、值班、会议、廉政建设、请休假、考勤、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等十三项机关工作制度,严格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努力让每一位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务实高效、勤奋工作的作风;

三是结合作风教育,狠抓各项工作。在开展作风教育的同时,全乡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卫生事业、移民安置等各项工作。 “七一”前夕,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和坝区农村支部党员开展了“爱我家乡、美化环境、树立形象、构建和谐七河”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在大丽路两侧和漾弓江沿线共种植5万株柳树,美化了环境,绿化了家园,进一步提升了“南大门”的形象,同时划分了7个支部绿化带,要求各支部对各自的绿化带进行管护。

四是“三培三带”抓队伍。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积极培养农村干部,在农村干部中重点培养致富带领人;积极培养发展型群众,在发展型群众中重点培养致富带动人。出了把“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有上进心,有一定致富带动能力,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力吸收到党组织内部来“的思路,实现了“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目标。

五是制定挂钩党建制度。乡党委建立了《党委班子成员和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建挂钩联系点》制度,每人挂钩一个党支部、抓党建工作和平时工作,要求每季度必须到挂钩支部上一次党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