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鲍曼不动杆菌(Ab):

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耐药性日益严重

在医院中分布广且长期存活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Ab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最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ii),且出现在我国台湾,应引起高度警惕。

国内资料表明,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70%以上。Ab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63.0%~89.9%。对四种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酶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菌达96.3%。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差。

耐碳青霉稀类的Ab,199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随后报道了多起由耐亚胺培南的Ab引起的医院暴发流行。我国耐美罗培南为6.5%。在巴西的两所医院内12例患者分离出耐碳青霉稀类的Ab只对多黏菌素B敏感,但治疗困难,致使5例患者死亡。意大利罗马大学医学院外科ICU发生多重耐药的碳青霉稀类的Ab流行,共感染131例患者。

“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常规检测的抗菌药物均耐药。自1998年5月在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发现后就持续在医院中存在。到2002年共治疗30名感染“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患者,死亡18人。“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和败血症患者死亡率高达60%。

2002年12月在我国台湾从住院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型。此后的3个月内又从7例患者的各种标本中(主要从呼吸道)分离出15株。此类菌的体外协同敏感试验,只有亚胺培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间有协同作用。为了解决治疗的问题,研究者用2种和3种药物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发现多黏菌素B和亚胺培南及利福平间有协同作用,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和利福平三者间也有协同作用,且均有协同杀菌作用。这为临床治疗危重患者提供了新的可能选择方案。

病原: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为6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A. calcoaceticus)、鲁菲不动杆菌(A. lwoffi)、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ii)、溶血不动杆菌(A. haemolytius)、琼氏不动杆菌(A. junii)和约翰逊不动杆菌(A. johnsonii)。

流行病学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主要在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如浴盆、肥皂盒等处。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而可能成为贮菌源。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25%)、咽部(7%),也存在于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尤其是双手带菌的医务人员。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在医院里,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易感者为老年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手术创伤、严重烧伤、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行静脉导管和腹膜透析者,广谱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应用者等。在使用呼吸机者中,肺炎发生率约为3%~5%。

机理:条件致病菌

临床表现:

一、肺部感染 就感染来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内源性感染。口咽部菌体的吸入,很可能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常有发热、咳嗽、胸痛、气急及血性痰等表现。肺部可有细湿啰音。肺部影像常呈支气管肺炎的特点,亦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胸膜炎表现。

二、伤口及皮肤感染 手术切口、烧伤及创伤的伤口,均易继发不动杆菌皮肤感染,或与其他细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并无明显不同。多无发热。偶可表现为蜂窝织炎。

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不动杆菌可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等,亦可呈无症状菌尿症,但临床上无法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区别,其诱因多为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

四、菌血症 菌血症为不动杆菌感染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达30%以上。多为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或静脉导管术后,少数原发于输液、包括输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抗肿瘤药物等之后。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肝脾肿大等,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少数可与其他细菌形成复数菌菌血症。

五、脑膜炎 脑膜炎多发于颅脑手术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实验室: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加.经防污染采样技术获得的痰标本,诊断价值较大。痰涂片发现革兰阴性球杆菌可成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治疗:

目前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有的上升较快(如环丙沙星),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氯霉素等。耐药率尚较低的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等。

在经验用药阶段,往往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还可选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对病情较重者,主张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或利福平)联合应用。然后,则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选用方案。

预后:

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是基础病的严重程度、引起感染的诱因能否消除、治疗的早晚以及抗菌方案是否合理等。肺部感染与菌血症的预后较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