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长叶松

拉丁名 Pinus roxburghii Sarg.
中文名 喜马拉雅长叶松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西藏(吉隆)
现状 稀有种。又名西藏长叶松,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其分布中心为喜马拉雅南坡,在我国仅西藏吉隆有小面积纯林。
海拔下限(米) 1800
海拔上限(米) 24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45米,胸径40一100厘米;幼树树皮深灰色,老树树皮暗红褐色,较厚,深纵裂,粗糙,呈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小枝褐色,无树脂;大枝轮生,斜展;小枝粗壮,1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针叶3针一束,细长,下垂,长20-35厘米,宽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面光绿色,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呈扇状三角形,有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长2一3厘米,宿存;鳞叶延下生长。雄球花单生幼枝基部的苞片腋部,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雌球花近顶生,珠鳞先端反曲。球果下垂,翌年成熟,长卵圆形,长10-20厘米,直径69厘米,梗较粗短;种鳞木质,近长方形,鳞盾强隆起,具明显的横脊,鳞脐长三角状;种子长倒卵圆形,长8一12毫米,具结合而生的翅,种翅长约2.5厘米,中部宽约8毫米。
特性 喜马拉雅长叶松属暖温干燥型的阳性树种,能适应暖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所在地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呈酸性反应。常形成较大面积的单层纯林,也有少数与乔松Pinus griTfiihii McC1el1and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ih;等树种混生。生长较快,46年生植株高21.1米,胸径39.5厘米,年平均高生长量为46厘米,直径生长量为0.86厘米。果期10一11月。
保护价值 喜马拉雅长叶松在我国分布该种分布的北界,其球果甚大,针叶特长,区系及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意义。木材有多种用途,树皮、枝、叶可提取栲胶、松节油和割取松脂,为有发展前途的经济、用材树种。
保护措施 自西藏发现喜马拉雅长叶松以来,一直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为扩大其分布面积,建议在西藏南部和我国西南山区逐渐推广作造林树种。
栽培要点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直接播种。为了防止苗折病,土壤必须消毒。出苗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