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5空空导弹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三种空空导弹,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型,名称和代号分别为“霹雳”5甲(PL-5A)和“霹雳”5乙(PL-5B),主要研制单位为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半主动雷达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月进行空中模拟弹发射试验,1981年4月研制第二批样弹研制,同年8月开始进行空中靶试,直到1982年3月结束发射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被动红外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67年初开始首批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后经过多批样弹研制和各种地面和空中发射试验,因受国内形势影响直到1986年9月才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获准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进入中国空/海军服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弹长:3.128m (PL-5B, PL-5C), 2.893m (PL-5E)
弹 径 190mm 翼 展 0.657m (PL-5B, PL-5C), 0.617m (PL-5E)
弹 重 148kg (PL-5B, PL-5C), 83kg (PL-5E)
最大射程 10km(PL-5A) 16km(PL-5B) 16-18KM(PL-5E)
最小射程 1300m (PL-5BC)500m(PL-5E)
最大速度 2.2M
使用高度 1000~18000m(PL-5A) 500~21500m(PL-5B)
最大过载 20G(PL-5B) 30G(PL-5C) 40G(PL-5E)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5A) 被动红外(PL-5B)
引信 无线电引信或红外光学引信
战斗部 高爆炸药,重3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使用国家:
阿尔巴尼亚
孟加拉共和国
缅甸
埃及
伊拉克
伊朗
巴基斯坦
苏丹
斯里兰卡
坦桑尼亚
赞比亚
此外,PL-5E更可以看做一种全新的导弹。是PL-5B/C改进型,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具有"后半球、近距、格斗"功能的第三代红外型空空导弹,性能优于美国现役的AIM-9L/M系列。它创造了两个国际先进,一个国内首创,它使用的少烟推进剂解决了因导弹发射烟雾而造成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关键问题。PL-5E - 型号总师:董秉印。1991年,开始研制。
1995年,进行空中程控弹试验。
1997年8月21日,定型靶试首发失利。因弹架干涉,导弹在7000米高空爆炸。
1998年8月20日,定型靶试首次成功。
1999年11月,设计定型。
直径127毫米,
长2890毫米,
翼展617毫米,
重量83公斤,
最大过载40g,
作战高度0-2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