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虫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名。指虫、蚘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出《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证治准绳·杂病》:“九虫皆由脏腑不实,脾胃皆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盐藏等物,节宣不时,腐败停滞,所以发动。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治宜驱虫、健脾。

肉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一名肝虫病。《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

弱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又名膈虫病。《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弱虫,状如瓜瓣。”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

赤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或见腹泻、便脓血等。治宜攻积杀虫,用追虫丸、芜荑散等方。

蚘虫病,病名。蚘通蛔。即蛔虫病。出《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

白虫病,病名。即寸白虫病。《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食生肉,……变成白虫。”《备急千金要方·九虫》:“三曰白虫,长一寸。……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

蛲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是寄生于肠道,临床以肛门痒、虫从肛门溢出为主症的常见多发生性虫病,以小儿患者为多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蛲虫……在于肠间,若脏腑气实,则虫不妄动,胃弱肠虚,则蛲虫乘之。重者成疮,或虫从肛门溢出。轻者浸蚀肛门,但痒也。”可兼见面色(白光)白、烦惊不安等症。内服化虫丸等方,外用蜣螂丸塞肛门,或百部液、大蒜液灌肠。

肺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其虫蚀肺,证见咯血声嘶。《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肺虫,状如蚕。”又“肺虫令人咳嗽。”《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

胃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证见呕吐、哕逆、嘈杂、嗜食泥炭、生米等异物。《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胃虫,状如虾蟆,……依肠胃之间。若府藏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而能变成诸患也。”《东医宝鉴·虫》:“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哕逆,嘈杂,爱吃泥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