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商卖药
原文: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门坎)月一易。岁余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jī,一周年)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如是夫!昔楚鄙(边远地方)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jiù,租赁)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译文:
有3个四川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位专卖好药,预算实进成本与卖价相近,不少价,也不肯赚钱太多。另一位不管好药、差药都收来卖,价格的高低随顾客的心意,相应地把好药或差药卖给他。第三位不求好药,只管多收,卖价低廉,买的人请求增加一点就多给也一些药,从不计较,于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到他那里去买,以致也家的门槛一月一换,一年多之后他就成了大富翁。那个兼卖好药与差药的商人,上他门的顾客稍少一些,但两年之后也富起来。那个专卖好药的商人,他的店铺大白天也像夜晚一样冷清,生意萧条,以致他有了早餐,没有夜食。郁离子对此感叹道:“如今当官的人也像这样啊!从前楚国边境三县有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很廉洁但不得上司的欢心,当他离职的时候,连雇船的钱都没有,人们无不笑他,认为他是傻子,另一位有了机会就贪污,人们并不恨他,反而称赞他贤明能干。第三位无所不贪,用来巴结上司。他对待部属爪牙如儿子,对待富家大户像贵宾,没到三年就得荐举,提升到管理法制的官府上任,即使老百姓也称赞他好,这不也是很奇怪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