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药材名】山韭

【拉丁名】Allium japoni-cum Reg.

【名称考证】蒮,蒮菜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

【药用部位】山韭的全草。

【性味归经】味咸涩,寒,无毒。”《千金·食治》:“味咸涩,寒,无毒。”入肾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阴药

【功效主治】益肾补虚。治阴虚内热。

【采集贮藏】《嘉祐本草》,《纲目》

【古籍考证】①出自《嘉祐本草》:“《尔雅》云,蒮,山韭。释曰,《说文》云,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山中生者名?。《韩诗》云,六月食郁及?是也。”②《纲目》:“蒮,肾之菜也,肾病宜食之。诸家《本草》不载,而孙思邈《千金方》收之,他书?字多讹作藿字,藿乃豆叶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5克。

【植物形态】山韭多年生草本。

鳞茎具膜质鳞被。

叶数片丛生;线形细长,宽不足2毫米,有3棱。

花轴高30~4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花被6,紫色;雄蕊6,着生在花被上,伸出,花药长圆形;子房3棱,3室,每室具胚珠效枚,花柱丝状,柱头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