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北海岸

大基隆地区,或称基隆北海岸(基隆及北海岸地区),为位在台湾东北部的一个次级都会区地带,因基隆市为区域中心而得名。
大基隆地区的象征物,一个是坐落在瑞芳的基隆山,一个是在基隆港外海的基隆屿。其中基隆屿从台湾最北的石门乡到鼻头角的沿海皆可看到。
范围定义基隆在1875年开始设官统治之后,一直到日治时期设置基隆郡,在台湾东北部的富贵角到三貂角间的滨海聚落,形成了一个以基隆为中心的生活圈,这个范围就是现在一般所认定的大基隆地区。
现在大基隆地区包含了基隆市和台北县东北角的六个乡镇(瑞芳、万里、金山、贡寮、双溪、平溪),人口约有50万左右,在内政部的全台14个地方生活圈规划中自成一区,例如这些乡镇皆为台湾基隆地方法院之辖区。在中央气象局的气象资料中,是采用基隆北海岸之称呼。
开发历程1. 清治时期
1875年,清政府因应基隆开港之後,地位的日渐重要,也需要设置机关来负责通商等对外事务,遂设置台北分府通判,为基隆正式设官统治之始。1888年改设基隆厅,下辖四个堡(类似今日的「乡」),又有「金鸡貂石」之称。
金包里(今 金山、万里)
鸡笼(今 基隆市、瑞芳)
三貂岭(今 双溪、贡寮)
石碇(今 汐止、七堵、暖暖、平溪、石碇)
2.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总督府以清代基隆厅的范围为基础,经过多次改制,1920年日治时全台最後一次行政区重划时设置台北州基隆郡,郡役所(郡公所)位於今日基隆市区的的信一路立体停车场。而港区及市区部分另设置基隆街,在1924年与台中、高雄同时升格为市。
台北州基隆市(1920年设置基隆街,1924年升格为市)
台北州基隆郡
瑞芳街
万里庄
金山庄
七堵庄
贡寮庄
双溪庄
平溪庄
3. 战後至今
1945年,台湾归属国民政府原本计划於原基隆郡的辖区设置省三县,但後来未予采用。之後基隆市改制为省辖市,基隆郡改为台北县基隆区,区署设於瑞芳。
基隆市
台北县基隆区
瑞芳镇(区署所在)
万里乡
金山乡
七堵乡(1947年并入基隆市)
贡寮乡
双溪乡
平溪乡
1950年全台县市大重划时,台北县基隆区被废除,而所辖7个乡镇全部改为台北县直辖。此後,行政区划就未曾大幅更动过,而大基隆地区因此被分割由基隆市及台北县各自管辖,并持续至今。
区域整合大基隆地区居民的日常补给多仰赖基隆市,但基隆市周围乡镇於战後并入台北县,仅七堵并入基隆市,导致周边乡镇反由路程遥远、位於板桥的台北县政府管辖(详见台北县行政区划地图)。故地方人士倡议设置「基隆县」,但因辖区太小及其他政治因素而屡遭历任中央政府否决。近十年来,又开始有将基隆市的管辖范围扩大、或是直接并入台北市的声音出现,近年来在各级选举中,更不时可在候选人的政见看到成立「大基隆市」的构想,但目前为止仍属纸上作业。
不过在2001年,北台湾大部分县市由泛蓝执政之後,又出现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大合并的呼声,北台湾各县市的首长也共同发表了合作备忘录,为未来县市整合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