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私淑 sīshū

[to study personally under master] 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师的,称之为私淑。

是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之意。

何谓“私淑”?此词源出《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曰:“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这是孟子因未能亲炙受教而抱憾,可见称“私淑”,有两个基本要素:私淑的对象是值得尊为师者(没有时空限制),自称的学生并未亲自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私淑”之说最早见于《孟子》一书。在《孟子·离娄上》中有“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语。意思是说孟子未能亲受业于孔子之门,但就学于子思之徒,因而得闻孔子之道,并以之善沿其身(正如孟子自己所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词源》在解释“私淑”一词时所引的便是这段话。而《孟子》一书中提及“私淑”并非仅此一处,《孟子·尽心上》中有云:“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四书集注》的解释是:“私,窃也。淑,善也。艾,治也。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于人,而窃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可见私淑的含义正如《词源》中所指,“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因此,把那种未亲自受业的学生称为私淑弟子。

在中医界,私淑这个词也经常被提到。例如古时候,有一些儒家读书人或仕途失意者是通过自学来掌握医学知识的。如读某人所著的医书,则称为“私淑” 某人。 如张子和私淑刘河间、张景岳私淑李东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