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劳恩
布劳恩(Maximilian Ulysses Reichsgraf von Browne,1705年10月23日—1757年6月26日),18世纪奥地利元帅。
德文的布劳恩其实英文叫做布朗,是在英国受迫害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後代,所以在奥地利从军。他曾参与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布劳恩在1751年擢升为波希米亚总司令及1753年成为元帅。
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布劳恩元帅率34,500奥军与腓特烈大帝进行罗布西茨战役。他打算利用地形隐蔽主力,绕过普军偷渡易北河,以救援被普鲁士占领的萨克森领土。但是普鲁士中央步兵主力和近卫骑兵的猛烈进攻,使奥军无法脱身。奥军数量上占有优势,普鲁士军队一次又一次进攻被击退,但普军依靠素质优势弥补数量的不足,每一次被击退,都能够有秩序地撤下来重新编组,再发动进攻。到下午,普军犟攻终於拿下奥军防御支撑点罗布西茨村,布劳恩在大雨中撤出了战场。
1757年,腓特烈集中11万大军,分四路大举入侵波希米亚。然後四路变两路,两军夹易北河南下,进攻布劳恩元帅呈弧形防御的11万奥军。布劳恩元帅看到普鲁士锋芒正盛,谨慎地收拢部队向後撤退,与赶来增援的卡尔亲王会合,以他为总司令,集中6万人,於5月6日与普军迎面碰撞,开始布拉格战役。奥军阵地在高地上,下面地形很差,基本无法发动正面犟攻。普军于是向东面,普军左翼试图迂回,奥军也向这个方向增援。将近中午,普军发动进攻,但是由于战前对地形侦察不清,普军第一梯队陷入鱼塘的沼泽泥地之中,被奥军反攻,两个整团溃散。主战场上普鲁士左翼进攻亦失败,陷入危机之中。奥军右翼乘胜追击,却在反攻中与中央脱离了接触,战线当中出现空洞,被普军反过来包围了得胜以後过度伸展的奥军右翼。与此同时,普军骠骑兵从战场周边迂回到奥军中央背後,於中午时分发动奇袭,卷击奥军主力,普军战线正面也同时发动进攻。奥军大败,下午4点向布拉格撤退,布劳恩元帅受致命重伤,不久死去。
导弹之父-冯.布劳恩1912年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受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博特影响,专注于火箭制造。二战中是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是二战中德国V2火箭计划的主要创造者。二战结束后,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计划。参与探险家一号(美国首颗卫星)计划,以及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也是其事业的颠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给英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武器是德国的V—2火箭,当时又叫“飞弹”。V—2工程起始于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学博士冯·布劳恩主持,是1936年后在佩内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A系列火箭经过许多新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所以代号变为V—2、V—2工程开始于1940年,目标是扩大容积和承载重量 ,以容纳自控,导航系统和战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试验成功,年底定型投产。从投产到德国战败,纳粹德国共制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于袭击英国和荷兰。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弹 头重1吨。V-2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执行。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61年5月25日,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布劳恩成为总统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直接主持“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1969年7月16日凌晨4时,布劳恩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控制室下令:“倒计时开始”。3天之后,7月20日晚10时56分,由“土星”5号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上登陆成功。1969年7月24日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日子.艳阳高照下的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大街被欢呼雀跃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在庆祝20世纪最振奋人心的成就--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航.它标志着首次载人登月行动的胜利完成.亨茨维尔的居民当然有理由欢呼:美国航天局的马歇尔航天中心就在他们城镇.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箭科学家正是在这里设计出"土星V"火箭,从而使登月计划成为可能.在这群科学家中,最才华横溢的莫过于57岁的德国人冯·布劳恩,正是他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想象力确保了美国在与苏联人的这场太空角逐中取得辉煌胜利.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出人类第一个脚印。与阿姆斯特朗通话的控制中心官员情不自禁高呼:“你踩下的脚印也是冯布劳恩博士的足迹”布劳恩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1912年3月23日,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的维尔西茨。他的父亲是德国农业大臣,对天文和火箭极有兴趣。少年布劳恩即有很强的实验精神。有一天傍晚,柏林使馆区内的蒂尔加滕街,宁静的气氛被爆炸的巨响打破。浓烟从街心冲天而起。警察抓住了一个13岁的男孩。原来这个男孩用6支特大焰火绑在他的滑板车上。导火索点燃后,滑板车失控飞了出去。这个男孩就是布劳恩。他的父亲很生气,把他关在书房里。奥伯特著名的《通向航天之路》一书,就是这时被布劳恩看到的。后来,布劳恩在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读书时,参加了奥伯特创始的德国空间旅行学会,并很快成为董事会成员。1930年,布劳恩进入柏林大学,成为奥伯特的学生。1932年,布劳恩大学毕业,还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受聘为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1934年,布劳恩获得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37年,布劳恩进入佩内明德大型火箭试验基地,并任技术部主任,领导火箭的研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冯·布劳恩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1956年,任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他先后研制成“红石”,“丘比特”,“潘兴式”导弹。其中“丘比特”C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关键保障。 1970年,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在两年任期内,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今后10年的研究规划。晚年,他服务于提供卫星实际应用技术的费尔德柴尔德公司,任副总裁之职。1977年6月16日,布劳恩因患肠癌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医院与世长辞。
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 1912-1977),著名火箭专家。
1912年3月23日生于德国维尔西茨(今波兰维日斯克)。
1977年6月16日卒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
早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技术学校。
1932年毕业于柏林工学院。
1934年获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2年受聘于德国陆军军械部,作为W.R.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从事火箭研究。
1934年研制A-2火箭,并在库默斯多夫附近的试验场试射火箭成功。
1937年转到佩内明德研究中心,任技术部主任,领导设计A-4(即V-2)火箭。
1945年德国投降,布劳思到美国陆军装备设计研究局工作。
1950年转到红石兵工厂研制弹道导弹。
1956年任陆军弹道导弹局发展处处长。在他的领导下先后研制成功“红石”、“丘辟特”和“潘兴”导弹以及“丘辟特”C火箭。
1958年1月31日,用他设计的“丘比特”C火箭(改名为“丘诺”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
1958年10月,布劳思成为新建立的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领导成员。
1960~1970年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1961年任J.F.肯尼迪总统的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领导“土星”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9年7月,用他领导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
1970年他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
1972年辞去副局长职务,担任费尔柴德工业公司的技术发展副经理。
布劳思业余爱好写作,他本人或与别人合作撰写的著作有:《火星计划》、《高层大气物理学和医学》、《航天医学》、《越过空间前沿》、《征服月球》、《火箭学和空间旅行史》、《月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