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
脑病—encephalopathy指任何脑器质性损害。
脑病是指因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阻、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进而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思维、语言障碍、感觉异常、肢体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体征的一大类疾病,常见的脑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遗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二是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病造成的脑中风后遗症等;三是因中枢神经纤维损伤进而造成脑神经细胞衰老退化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病等。
纵观各种脑病,由于神经信息传导通道(脑路)——神经纤维的堵塞,造成神经各种信息的传导不畅,致使脑神经细胞功能缺失,是脑病的病变本质。例如: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损伤、堵塞、断裂,进而使神经细胞变性、损伤或死亡,出现偏瘫、失语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胎儿脑神经纤维发育受阻、不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新生儿缺血、缺氧,就造成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脑性瘫痪;大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合成多巴胺不足,就会导致帕金森;信息传导通道--神经纤维的衰老与凋亡加剧,导致脑细胞的衰老(脑组织萎缩,就形成了老年性痴呆)。
脑病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是当今社会、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据调查,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痴呆症、小儿脑瘫、癫痫、帕金森病、脑外伤等脑病、神经损伤性疾病占人类疾病总数的30%左右。而且脑梗塞、脑出血等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四高的特征。我国每年脑病新发病人约1000万例,其中致死致残率约占75%,国家和患者家庭花在脑病治疗上的医疗费用达上百亿元。
脑病的原因1、脑神经因素引起的脑病
由于大脑受到病毒感染、物理创伤、化学物质的中毒、高热、缺血或缺氧(中风)等原因直接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死亡、重者危及生命,轻者出现小儿脑瘫、偏瘫等疾病,过度用脑、长期睡眠不足、年龄的增大,神经营养物质的不足,都可能使大脑过早的衰老、退化,出现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精神、性格、情绪、睡眠、运动能力的改变,严重的出现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
2、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病
由于脑血管退化或病变引起的大脑疾病,急性发病并迅速出现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具有发病高,致残率高和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由于年龄是脑动脉硬化的一种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因此,随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更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其包括: ① 高血压, ② 糖尿病, ③ 高血脂症, ④ 心脏病, 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⑥ 颈动脉狭窄, ⑦ 脑血管疾病史, ⑧ 吸烟, ⑨ 酗酒。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系指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其包括: ① 年龄, ② 性别, ③ 遗传, ④ 种族。
脑血管疾病按动脉损伤分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及其他种类动脉性疾病。按静脉损伤分主要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其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20 - 30 %,在动态下突然出现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瘫痪的中老年人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脑 CT 扫描检查可以很容易确诊,并能与其他疾病鉴别。
脑病的症状胆红素脑病的症状:
胆红素脑病除表现为严重的脑损害,即核黄疽外,更多的是表现为短暂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致的轻度脑损害。
这种胆红索神经毒性并不象核黄疸那样临床症状明显且后果严重,而是短暂、可逆和相对无害的,可以无临床症状,仅是呈现脑干诱发电位、核磁共振成像异常的亚临床状态,一些即使有临床表现,也仅为哭声特征的改变和行为上的异常。
高血压脑病的症状:
高血压脑病起病前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继之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心动过缓(有时为心动过速)、脉搏有力、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朦、抽搐甚至昏迷等,也可出现暂时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如果能迅速采取有效的降压等措施,上述症状可消失;否则,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将继续加重,势必导致脑的不可逆转性损害,病人则将出现持久性们征或局限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
良好饮食习惯可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1、控制能量的摄入。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高
2、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3、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5、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大小。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7、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多吃一些芹菜可以预防脑病英国《每日邮报》5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芹菜中的化学物质毛地黄黄酮有助于老年痴呆等大脑疾病患者抗击疾病。
毛地黄黄酮属类黄酮类化学物,具有抗炎作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研究了毛地黄黄酮对大脑免疫细胞microlegia的作用。 他们经过动物实验证明,该化学物质可以减少细菌毒素导致的大脑内部炎症。适当剂量的毛地黄黄酮可用于治疗包括老年痴呆和克雅氏病在内的多种大脑疾病。
新研究主持人罗德尼·约翰逊博士表示,在防治神经炎症方面,毛地黄黄酮极具潜力。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毛地黄黄酮的芹菜、青辣椒及甘菊等食物,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