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江珧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牛角江珧蛤
牛角江珧蛤

名称类别【物种名称】牛角江珧蛤

【中文俗名】栉江珧、牛角蛤、牛角蚶、江珧蛤、江瑶、玉珧

【拉丁学名】Atrina pectinat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omb Pen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钢,贻贝目、江珧蛤科

外形特征

牛角江珧蛤
牛角江珧蛤

壳喙位於前端位置。壳薄。真珠层并未延伸到末端。绞齿缺乏。前闭壳肌痕小,位於前端,后闭壳肌大,位于中央。没有水管。用前端的足丝附著於底质,以后缘朝上的方式埋於底质。

壳形如一直角梯形,从壳顶到背部平直,这平直线就是连接双壳的韧带。壳为黄绿色,壳上有生长轮。自壳顶有十五到二十条明显的放射肋。壳内面的背侧后端有不发达的真珠层。

分布范围世界分布 牛角江珧蛤通常产於日本及中国大陆,而台湾则自台中、台南安平、高雄兴达港、中洲、东港直到恒春以及澎湖一带均有采收到的记录,尤其以台南到高雄一带的海域出现最多。

台湾分布 台南市安平,台南县中洲,屏东县东港,屏东县恒春半岛,恒春,大树房,屏东后湾,澎湖,兰屿,高雄县,金门金宁,金城,金沙 。

习性环境通常生活在潮间带到二十公尺深的浅海的砂泥底质中,将背侧后方的尖端插入砂泥中生活,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主,通常都是由拖网船捞获。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