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疾病名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

疾病描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抗体能与自己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一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腹水、黄疸。

治疗方案脾切除只对少数证实有大量红细胞在脾内被破坏者有效。

术前准备:

1、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应改善肝功能,纠正出血倾向。

2、对某些严重贫血者,应反复多次输血后,再行脾切除。

3、对长期使用激素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按普外科腹部手术前准备。

麻醉要求:

气管内插管麻醉。

术中注意点:

1、手术可取左侧肋缘下或上腹正中“L”形切口,术野显露充分。

2、切睥前宜先结扎脾动脉。

3、脾切除后,脾窝应放置引流管。

4、血液病患者须将副脾一并切除。

5、切除脾脏时注意不要损伤胰尾部,以免术后发生胰瘘。

术后处理:

1、按一般腹部手术后处理。

2、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4~48h拔除。

3、术后每日查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当血小板超过(0.8~1)×1012/L时,应行抗凝治疗。

保健贴士1、本病临床表现多端,温抗体型AIHA多为慢性起病,易于反复,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发作期间可见畏寒、发热、黄疸、腰背酸痛等。

2、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少见于冷凝集素病,病情常反复,后期不易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