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妃

后周太祖淑妃杨氏淑妃(?—?)杨氏,镇州真定人。父杨宏裕为真定少尹。后周太祖郭威妻子,后追封为淑妃。
《东都事略·杨廷璋传》云: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当河朔三镇全盛之时,所属封疆,制之于守帅,故韶颜美媛,皆被选于王宫。杨氏幼年以良家子中选,服侍赵王王镕。张文礼之乱,杨氏流离于外。后唐明宗在籓,录其遗逸。安重诲保庇杨氏一家,致其仕进,父母将杨氏嫁于乡人石光辅,不数年嫠居。郭威辅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宋史·杨廷璋传》: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妃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晋天福末,逝世于太原,因留葬于晋郊。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
后周太祖的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议陪祔。当时因为杨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后周世宗于是下诏有司于嵩陵之侧,预营一冢以虚之,俟贼平即议襄事。显德元年夏,周世宗征河东,果成素志焉。
淑妃兄杨廷璋,蚤事太祖,即位累历内职,出任晋州节度使。皇朝抚运,移镇邢州,又改鄜州,受代归阙,逝世于私第。
相关史料《旧五代史 周书 列传第一》
淑妃杨氏,镇州真定人。父宏裕,真定少尹。《东都事略·杨廷璋传》云: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当河朔三镇全盛之时,所属封疆,制之于守帅,故韶颜美媛,皆被选于王宫。妃幼以良家子中选,事赵王王镕。张文礼之乱,妃流离于外。唐明宗在籓,录其遗逸。安重诲保庇妃家,致其仕进,父母即以妃嫁于乡人石光辅,不数年嫠居。太祖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宋史·杨廷璋传》: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妃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晋天福末,卒于太原,因留葬于晋郊。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
太祖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议陪祔。时以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世宗乃诏有司于嵩陵之侧,预营一冢以虚之,俟贼平即议襄事。显德元年夏,世宗征河东,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蚤事太祖,即位累历内职,出为晋州节度使。皇朝抚运,移镇邢州,又改鄜州,受代归阙,卒于私第。
宋真宗淑妃杨氏杨淑妃,宋真宗赵恒的妃嫔,益州郫人。祖父杨瑫,父杨知俨,杨知俨弟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十二岁时,入真宗的王府为妾。真宗即位后,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的正月,册封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位昭仪之上)。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
杨妃通敏有智思,与章献皇后刘娥交好,奉顺刘娥,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封杨氏。夫妻三人彼此信任无间。刘娥当上皇后不久后,晋封杨妃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命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
真宗崩,宋仁宗即位,尊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崩,遗诏命尊杨妃为皇太后。仁宗奉命,杨妃居住在保庆宫,故称为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杨太后无疾而薨,享年五十三岁。殡于皇仪殿。追谥为庄惠皇后,后改曰章惠皇后。杨氏父祖皆累赠至一品,叔杨知信赠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