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煜
秦光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无锡人。早年
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民国9年(1920年)考入协和医学院。民国19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留协和医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民国29
年秋去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医 学院和蒙桑纳医院研究病
理学。民国31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授兼主任,民国37 年10月
任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授兼主任。1953年8月起,任广州华南
医学院、中山医学院教授兼病理教研组主任。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
与胡正详教授共同努力,使该院病理科成为我国学术水平最高、资料最
丰富的病理学中心。秦光煜擅长病理形态学与临床表现的联系及结合,
担负国内许多疑难病理标本的诊断,是我国病理解剖诊断方面的权威之
一。
建国后,他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
常委、全国病理学会理事,并任《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和《中华病
理学杂志》编辑等。虽社会活动多,但他从不脱离业务。其著作甚丰。
早年发表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学和出血性胰腺炎病的研究成
果,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50年代初与胡正详、刘永教授合著的全
国高校教材《病理学》,是用国内资料写成的一部病理学专著,其中他
撰写的《网织细胞增生症病理研究》一文在医学界影响深远。此外,先
后发表40多篇论文,对肿瘤、内分泌腺、血液瘤、脑瘤和麻风等病理研
究有较深造诣。晚年在中山医学院工作期间,对麻风病的病理诊断、分
类、组织发生等作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从病变发生、
发展与临床表现对照,提出不少独特的见解,对广东省及全国麻风病的
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秦光煜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以治学严谨著称,强
调学习病理必须通过实际材料,以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为基础。在
教学中每讲解一种病变,都用大量的具体标本或图片说明。他指导年轻
教师进行病理教学,言传身教,一丝不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病理学后
起之秀。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4月被迫害致死,终年67
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