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

张京,1960年生于北京,结业于北京教育学院(原北京实验大学)艺术系,少年时代师从著名画家高岚先生,受到了严格的西洋绘画基础的训练,并逐步开始学习书画技艺。在当时的的车辇店东城少年宫的美术班中,他聆听了诸如任率英、张立辰、范曾、刘松岩等名家的精彩讲座,观摩了他们绘画创作的全过程,眼界大开,走上了艰辛的书画艺术道路。在古城南京服役期间,他广泛求访了许多名师,如端木仲森、林散之、黄养辉、田原等大师,诚心求教,得到大师们的珍贵的指点,书画技艺随之大进。回京后,从师于李苦禅弟子徐东鹏先生学习大写意花鸟画,并有幸得到高冠华、何海霞、卜希旸等先生的指教,打下了浓厚的书画艺术根基。 1990年,参与组织策划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大型百米长卷的绘制活动。 1993年,参与组织策划了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社共同举办的全国性大型活动“中国书法绘画万里行”,并任活动组织部、艺术部主任,第四路指挥。 2000年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黑龙江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书画教学光盘18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淡出书画圈,致力于广告、美术教育领域,并设立了自己的美术教育机构“张京美术学堂”,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网站“中国绘画频道网www.cdttv.com",为培养少年美术人才,推广历史悠久的中国书画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张京先生,是中国画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主张用现代人的时尚观念演绎典雅、沉稳、深邃的东方传统绘画内涵。力避现代作品中粗、野、燥、浮的弊端。作品风格清新、沉稳、润厚,富于时代感,又富于中国传统的绘画的意识与人文情调。表达了现代都市人在极度奔波、紧张和挤压下,渴望放松与悠闲的生活的愿望,充满了中国道家逍遥与自由自在、置身世外的思想。读他的画,我们根本用不着冥思苦想地想象什么,而像是坐在安乐椅上品一盏清茶,即怡情,又放松,其养生理念,不言而喻。
张京
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至2005年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003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专家,2004年被评为硚口区数学学科首席教师,硚口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专业拔尖人才。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管优秀专家。他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在教学管理中提出的“自主——合作——创造”模式在省市得到推广。
事迹材料
三十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张京同志是学生的严师益友。他认为转变学生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四有”新人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是检验一个合格教师的唯一标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敬业乐业讲奉献,精益求精育新人。从1981年到1992年该同志曾任初一到高三毕业年级各个年段的班主任工作。他带的班曾多次评为先进集体,有的被评为市级系统的“学雷锋先进集体”,“赵惠英小组”几年如一日帮助残疾人的动人事迹还在《长江日报》上报道过,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张京同志专业知识坚实,在教学上注意课堂艺术,在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他从来就反对时间加汗水,不使用题海战术,讲究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率。他备课细致,语言精炼,突出重难点,讲究知识的连贯,注意调动学生思维情趣,力求生动,活泼。为了抓数学知识点的落实,他将学生情况做好统计工作,有的放矢推新招,在实践中他总结了一整套教学方法:如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探索数学问题;重视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重视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归纳等等。这些方法使其教育形成系统特色,效果甚佳:l989年毕业班高考人均成绩97分,在全市以班为单位的成绩名列前茅;l992年的毕业班从高一起他就在年级纽织了课外辅导小组,在他精心辅导下,高一年级在全市数学邀请赛中获全市团体第二名。到高二,全省数学竞赛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多人获三等奖。高三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时,三人获二等奖,职得了武汉十一中参加数学竞赛中空前的好成绩。97年他带的班升学率100%,上省级率超过90%,班级数学均分122.3分,在省、市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张京同志作为武汉代表队的教练员率队到北京参加首届华罗庚少年金杯赛,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十一中罗小虎获全国第二名,他被邀请为“华罗庚中学”的荣誉教师。武汉十一中学从88年起,连续十一年在教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近五年来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近两年高考上省线率均超过90%,张京老师在十一年中连续带了四届毕业生,数学成绩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来,张京老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他首先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牢固的终身从教的事业思想和师德修养,并用自己的严谨求实的教学精神影响、感染他们,在此基础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把自己多年的教案、教学心得无私的传绐他们,并定期(每周一次)和他们一起研究教材教法亲自上示范课,听青年教师的课,严格要求青年教师。他在校内带的六名徒弟都以担任教学重担,并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他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数学教学教研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办讲座,培训师资,深受省内外同行的好评。
他发表的论文有多篇,如《换元法解题举隅》(《中学数学研究》杂志)、《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数学教学通讯》杂志)、《谈谈直线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通讯》杂志)、《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才》杂志)、《“激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成才》杂志)等。
他出版的著作有:《高中数学解题引导》(《海洋出版社》)、《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讲座》(《华师大出版社》)、《数学培优读本》(合编《湖北教育出版社》)、《95年武汉市高中复习资料》(合编《武汉出版社》)、《从小爱数学竞赛入门》(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东北大学 副教授性别 女
出生年月
最后学位 硕士
职称 副教授
基层组织 工程数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1982,辽宁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1985,辽宁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5-1994,辽宁大学数学系教师
1994-,东北大学数学系教师
获奖情况
1.东北大学“电脑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1999
2.《宏观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获辽宁省第三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
研究方向
最优化与经济数学
研究项目(教学与科研)
1.铁水包喷粉脱硫模拟研究,宝山钢铁集团公司,1998-1999
2.东北大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研计划,最优化方法课程建设立项(个人排序第2),2006-2007
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著作
1.铁水包喷粉脱硫研究(三)-工艺优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10
2.非负约束条件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的分枝定界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
3.卖空条件下面向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估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
4.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组合有效边界估计,财经问题研究,2005
5.工科“线性代数”与“矩阵分析”课程改革的设想,辽宁教育研究,2006
6.宏观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编写一章)
7.线性代数,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全部)
其它
《线性代数》东北大学及辽宁省精品课,2006,第五位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