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皇鸠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山皇鸠
中文目名: 鸽形目
中文科名: 鸠鸽科
中文属名: 皇鸠属
同物异名: Columba badia Raffles, 1822,
中文俗名: 灰头皇鸠 栗背皇鸠 灰头南鸠 大山鸽 山白鸽
拉丁文目名: COLUMBIFORMES
拉丁文科名: Columbidae
拉丁文属名: Ducula
拉丁文种名: badi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Raffles, 1822)
英文俗名: 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形态】山皇鸠也叫灰头南鸠、绿背皇鸠等,体长38一45厘米,体重380—535克。体形与绿皇鸠差不多,但体色完全不同。它的雄鸟和雌鸟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和头侧为浅灰色,后颈为淡紫红色。肩不、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呈紫红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不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为黑褐色,具有宽的灰褐色端斑。飞羽黑色。颏部、喉不为白色。头部的两侧和前颈为灰色,胸部、腹部淡葡萄灰色。两胁和腋羽灰色。尾下覆羽皮黄色或淡棕白色。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色或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色。脚橙红色或淡紫橙红色。
叫声:倒吸一气后接两个抑郁低浑的broom…broom声。
【分布】山皇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共分化为6个亚种,我国仅有云南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潞西、南部的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等地。
【习性】山皇鸠是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多活动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早晨和傍晚常栖于大树顶端枯枝上沐浴阳光。飞行快而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十分活跃。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鸣叫时弯腰叩头。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尤其喜欢吃橄榄、乌榄、琼南以及无花果等果实,即使比它的头部大的果实也能全部吞下。
【繁殖】繁殖期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开始产卵和迟至8一9月还在产卵的,或许有一部分个体一年繁殖2窝。营巢于深山密林中树上,偶尔在路旁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用枯枝在树杈之间堆集而成。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栖息地破坏: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栖息地减少,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