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鹈鹕

Pelecanus philippensis;spot-billed pelican
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一种。又称淘河,塘鹅。大型游禽。嘴下有喉囊;趾具全蹼;体长约50厘米;全身几乎纯白;肩羽、翅上的大覆羽、背羽和尾上覆羽的羽轴均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成群栖息于大湖和河流中。常在海滩上捕食鱼类和贝类,先把捕到的食物储存于嘴下的喉囊中,然后徐徐吞下。游泳时双翅紧闭于背上。叫声沙哑。飞行时头部向后紧缩,大嘴向前直伸,速度快。迁徙时多集群成列飞行。在海岛上营巢。每产3~4卵。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在中国有 2亚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89
斑嘴鹈鹕属鸟纲、鹈形目、鹈鹕科。又名“淘河”、“塘鹅”、“卷羽鹈鹕”,拉丁学名为Pelecanus philippensis。在中国主要繁殖于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迁徙及越冬时见于新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区。
斑嘴鹈鹕为大型涉禽。体长140~160厘米, 体重约10~12公斤。喙长而宽大,有蓝黑色斑点,上喙尖端呈钩状,下喙具有发达的暗紫色皮肤质喉囊。颈部较长,呈白色,枕部具有粉红色羽冠,后颈部有一条粉红色翎羽。体背羽为灰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及大覆羽为黑褐色,腹羽呈白色,胸部羽呈矛状。尾部比较短,呈银灰色。后肢短,生于腹部靠后,趾间有全蹼。
斑嘴鹈鹕栖息于沿海、湖泊及江河水域中。喜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常在岛屿地面上筑巢。其双翼巨大,飞翔能力强,速度快。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两栖类动物和鸟类。斑嘴鹈鹕常在浅滩捕捉猎物,有时也从空中直冲入水捕食鱼类。繁殖期间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孵卵,孵化期在3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