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

旧时的和诗讲究依韵,从韵,步韵。
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从韵, 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和诗必须要【步韵。依韵,从韵}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有没有特殊的要求呢?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现代诗存在一部分无韵诗。无韵诗怎么步韵呢?比较合理的观点是:原唱,唱和要意思差不多,或者有关联。这过程称为和答,和答不必从韵。如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及其和答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目前很多诗词论坛,都有版主跟写手唱和的佳话。也有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和诗的概念。和诗不是你送我一首诗,我还你一首诗。现代诗的唱和,必须要和唱跟原唱形式上保持一致 。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和诗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以上是四首唱和之作,它们的主题都是咏白海棠,由于作者对平仄四声有独特见解,在声律上有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和诗,按同一韵写出,原唱,和唱必须要有联系。以后的和诗朝那个方向发展,很难说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原唱,和唱,必须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