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男,1932年11月生,福建省晋江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学本科,毕业后赴苏留学,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研究生部,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工作,1971年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作至今。近40年来一直从事主米栽培研究,在套、夏玉米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开发研究、节水农业、夏玉米简人栽培技术和ABT生根粉系列的研究和推广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2项,其中尤为突出的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1980-1995年任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参与组织与主持5次全国学术讨论会,3次为农业部,19次为10省市讲课,拥有著作10部,论文95篇,6次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言。1980-1996年任北京市玉米顾问团团长,积极出谋献策,使全市玉米平均亩产由1979年的229公斤提高到1996年的481.6公斤。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四部委先进工和者、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和北京市劳模等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性别 :男
职称:教授
职务:系主任、所长
学历 :研究生
学位:博士
社会兼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学术经历
1974年新昌中学高中毕业。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1984年获浙江大学力学系计算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9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8月至1998年8月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机械系访问学者
学科名称 :固体力学
研究方向:
1.结构动力学
2.板壳力学
3.结构减振和振动控制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共培养硕士生9名;现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
3.武汉工程大学教授男,出生于1958年2月,学士,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变量解耦控制技术、优化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软测量与推理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工程应用包括:PLC、DCS、FCS工程应用;批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主要从事先进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FCS诊断技术的研究。
4.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图)1964年生,湖北汉川人,法学博士。
1991年至1998年在中央办公厅工作。1998年至2001年援藏,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2001年8月回中央办公厅,任中办调研室副局长。2003年9月到重庆市委研究室工作,任副主任。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筹备领导小组成员,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兼任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学术著作主要有《明代行政法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译著主要有《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参与《中国法制通史》第七卷明、《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等书的编写。译著有《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合译)等。论文代表作有《略论明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论明初重典治吏》等。
5.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曾担任茶陵县严塘公社主任、党委书记;茶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株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2000年1月至今任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2的被湖南省政府评为“优秀企业经营者”。
6.敦化丹峰中心医院医教科科长男,1952年生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吉林医学院医疗系,任吉林省敦化丹峰中心医院医教科科长,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药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会员,中华白求恩国际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药都文苑编辑部记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特聘为工作指导顾问。
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热情为广大群众服务,深受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曾任中医科主任、理疗科主任、麻醉科主任等职。撰写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体会》一文,刊登在《全国基层医学经验文集》一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体会》一文,刊登在《综合临床医学》一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艾柏饮治疗鼻血不止一例报告》一文,获1997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银奖,医药先进工作者奖,任《临床与实践》编委,(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脊柱脊髓损伤手术麻醉探讨》一文,刊登在《中国医学教育与临床》一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位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在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文,获第五届国际中西医优秀成果交流会优秀论文金奖,入编《2000年国际中西医优秀成果经典》一书,(亚太国际出版社);《中药与激光血病治疗血管病80例临床观察》一文,获2001年首届世界中医药成果创新研讨会论文金交,收入《科学中国人十年优秀论文选》一书,(人民日报社出版),业绩分别入编《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第七卷;《中国人才辞典》第四卷;《中国老年人才库》;《中国健康博览》。2005年“中华英模暨海内外新闻人物国庆56周年座谈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聚焦杂志社,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中华英模”荣誉称号。
7.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男,1937年12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长,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器件"杂志副主编。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1960年9月起至今一直在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任教。1981年10月至1983年12月在西德玉莉希研究中心的界面与真空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过《电子管测试》、《电真空工艺》和《薄膜物理与技术》三本著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薄膜电子学、薄膜功能材料与元器件、平板显示器件、薄膜传感器、薄膜物理与镀膜技术。作为项目主持人已通过部、省级科研成果鉴定11项,其中有:"低电压薄膜电致发光屏"、"溅射法制造精密线性热敏电阻器"等。作为第一发明人,拥有中国专利七项。科研成果"建筑玻璃真空镀膜工艺及膜层特性的研究"和"幕墙玻璃制造技术"分别获得国家教委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994年完成的科研成果"ITO透明导电玻璃"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并已在国内推广建成三条大规模生产线。
8.湖南吉首大学教授男,1964年6月生,1986年7月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5月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工程有限元方向)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方向在读博士。1989年6月至今在吉首大学任教,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数学会理事,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吉首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近三年来,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省教育厅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A: Mathematical Analysis》、《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Dynamical Systems》、《Journal of Integral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其中5篇被SCI/SCIE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