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 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产业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增长极的形成关键取决于推动型产业的形成。推动型产业一般现在又称为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内起方向性、支配性作用的产业。一旦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源于产业之间的自然联系,必然会形成在主导产业周围的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旁侧联系产业,从而形成乘数效应。

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应当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

点轴开发理论的内容包括:

首先,重点开发沿海、沿江、沿河三大轴线地带,使之逐渐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增长轴。

其次,在目前国家财政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中西部应积极选取和培育有较大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中心,以此为突破口,振兴中西部经济。中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且矿藏丰富,城市相对密集,发展潜力大。而西部的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资源。西部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优势,从地区特色出发,迅速建立经济增长极,对于那些可以成为增长极的“点”,不妨借鉴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港澳台、东部的资本来投资,再现特区效应。

最后,对沿边地区实行全方位开放,使之成为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热点,开发开放边疆地带,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需要重点建设边疆经济特区,使其成为沿江开放地带经济发展的生长点,通过高层次的出口加工,使之成为边境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多种经济合作形式,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

点轴发展理论基本上符合生产力空间运动的客观规律。首先,它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和渐进扩散形式,弥补梯度推移的平面板块式的递进方式的不足,真正发挥主体优势,有利于转化区域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周围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协调城市与区域及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其次,通过“点”、“轴”两要素的结合,在空间结构上,出现由点而轴,由轴而面的格局,呈现出一种立体结构和网格态势,对于信息的横向流动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有较大的优越性。

此外,它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同时,且有助于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