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战胜牌坊
公理战胜牌坊
原名“克林德”牌坊,原址在东单大街路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依《辛丑条约》,为“纪念”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死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立。1918年德国战败,北京市民奋起拆毁这座牌坊。第二年,中国政府令德国将牌坊修好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改名“公理战胜”坊。1952年更名为“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书题牌坊匾额。牌坊由汉白玉石制成,三门四柱七楼,柱的造型为方形,粗大厚重,形制按木构制成。牌坊每楼均有石制抱框、雀替,额枋间刻有花卉和如意图案,额枋上置石匾额框,框内书写纪念文字,石匾额框上置八攒石制仿木五彩斗棋,斗棋上承托石制筒瓦庑殿顶,次楼装饰同主楼,为六攒石制斗棋承托屋顶,夹楼为平身科三攒承托屋顶,边楼为平身科,角科各一攒承托屋顶。牌坊移至中山公园后,形制有所改变,楼顶和檐下斗棋由石制改为紫琉璃仿木造形,形制为主楼六攒九彩三昂一翘斗棋,次楼七彩二昂一翘四攒承托庑殿顶,夹楼和边楼改为石制柱头,其他按原物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