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4

简介【别名】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
【更多中文名】
印地安纳琼斯4
夺宝奇兵之水晶骷髅国
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
【更多外文名】
Fourth Installment of the Indiana Jones Adventures
.....USA (working title)
Indiana Jones 4
.....USA (working title)
【地区】 美国
【类型】 动作 冒险
【语言】 英语
【导演】 史提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 大卫•凯普 David Koepp
【监制】
【发行】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
【级别】 美国PG-13
【片长】 分钟
【色彩】 彩色
【制作成本】
【首映】 美国 2008-05-22
【票房】
【原著】
【官网】 http://IndianaJones.com
【原声碟】
【演员】 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 饰演 / 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 饰演 / 凯兰•阿伦Karen Allen 饰演 / 希亚•拉博夫Shia LaBeouf 饰演
【上映日期】2008年5月22日 美国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编剧 Writer:
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story

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characters
大卫·凯普 David Koepp ....screenplay
杰夫·内桑森 Jeff Nathanson ....(story)
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 Kaufman ....(characters)
演员 Actor:
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 ....Indiana Jones
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Mutt Williams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Agent Spalko
雷·温斯顿 Ray Winstone ....Mac凯伦·阿兰Karen Allen ....Marion Ravenwood
约翰·赫特 John Hurt ....Abner Ravenwood
吉姆·布劳德本特 Jim Broadbent ....Yale Professor
安德鲁·迪沃夫 Andrew Divoff
伊哥·基基凯勒 Igor Jijikine
阿兰·戴尔 Alan Dale
帕维尔·林奇尼考夫 Pavel Lychnikoff
伊恩·麦克迪阿梅德 Ian McDiarmid ....Professor Levi (rumored)
剧情介绍距离上次印地安那·琼斯博士的历险故事,已经过去整整19年了,斗转星移,大银幕里的虚构故事与现实

的时间同步--印地安那在他教书的马歇尔大学也度过了19个年头,却被迫面临政府的施压,被大学解雇的危险……1957年,正是冷战的高峰期,而印地安那所面对的敌人,也从德国纳粹变成了苏联特工。
在经历了一番莫名其妙的枪林弹雨加追杀之后,印地安那偶遇一个名叫马特·威廉斯的年轻人,一个喜欢穿皮夹克、标准的小阿飞造型的摩托党。当他知道了印地安那的身份之后,就拜托他和自己一起去秘鲁森林的古代墓地,寻找一个名叫“水晶头骨”的神器,据说那是外星人遗留下来的,拥有着能够控制人的心智的强大功能。
还有另一拨人也在费尽心思想要得到“水晶头骨”,他们就是以苏联女特工艾瑞娜·斯帕科为首的一支精锐部队,别看艾瑞娜一介女流,却是一个极度冷血之人,光看头发就知道她是多么一丝不苟、多么严谨了,要不怎么能够当上KGB的头目呢?加入到这场混乱的争夺战当中的,还有邪恶的考古学家麦克,以及印地安那的旧爱玛丽昂·瑞文伍德……“水晶头骨”最终落入谁人之手,很有可能影响到的是冷战的整体局面,同时也包括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琼斯博士与马特开始寻找水晶头骨。于此同时苏联头号女特工艾瑞娜•斯帕克(凯特•布兰切特)率领手下千万秘鲁森林寻找水晶头骨。心狠手辣的艾瑞娜一路上对琼斯博士一伙围追堵截,打了好几场硬仗。对水晶头骨有兴趣的还远不止艾瑞娜,心术不正的考古学家马克(雷•温斯顿),甚至琼斯博士的老相好(曾经出现在第一集中,给《夺宝奇兵》迷留下深刻印象)玛丽昂•拉文伍德(凯兰•阿伦)也加入战局。
幕后制作【近20年的漫漫长路】
地球人都知道,哈里森·福特第一次作为印地安那·琼斯博士挥舞着长鞭、满世界地乱跑,是在1981年的《夺宝

奇兵》中,随后又分别凭借着1984年《魔域奇兵》和1989年的《圣战奇兵》 ,以相同的身份回归……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被定位为5个系列故事连接而成的历险传奇,可是反观前三集的一气呵成,却偏偏在三与四之间卡了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关于《夺宝奇兵4》的传言就没有消挺过,不过下决定的时候,制片人乔治·卢卡斯--也是角色的创造者,与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好的故事,他们是永远都不会出手的,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整整19年的时间。
既然中间经历了如此漫长的等待,如果仍然要假装印地安那·琼斯博士就有如80年代时那般“年轻”的话,那就是电影人的愚蠢了,最终,乔治·卢卡斯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共同决定将《夺宝奇兵4》中的故事的发生时间定在1957年,也就是第三部《圣战奇兵》结束的19年后--让虚拟的世界,第一次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保持了一致。哈里森·福特对于这样的安排感到很是满意:“可以说这部影片是我目前最期待的愿望之一,我变老了,我的角色也老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戏里戏外的我在照镜子。”福特是否仍然能够以一个动作英雄的形象来征服观众?已经成了围绕着《夺宝奇兵4》产生的众多疑问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可是斯皮尔伯格有严格的“保密”规定,甚至就连派拉蒙影业的市场营销部,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去观看拍好的胶片,看来这个问题,只有在影片公映的那一天才能揭晓谜底了。
还记得那个美丽、勇敢、留着黑色头发的玛丽昂·瑞文伍德吗?印地安那·琼斯博士的爱人,她又回来了,仍然由凯伦·阿兰饰演。虽然她今年也有56岁了,可是看起来和2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期待他们可以继续那种在经历南美洲的丛林危机时却仍能嬉笑怒骂、互相嘲弄的胆色……哈里森·福特加上凯伦·阿兰,一群“老帮菜”自然没什么搞头,所以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给印地安那安插了一个伙伴马特·威廉斯,由21岁的希安·拉博夫饰演,他因2007年的《变形金刚》和《后窗惊魂》而一举成名--斯皮尔伯格恰好就是《变形金刚》的制片人之一。强有力的肌肉埋下的是一个伏笔,拉博夫决定借用《飞车党》中马龙·白兰度那种非常反叛的小阿飞式的人物性格:穿着皮夹克、摆弄着弹簧刀、骑着重型机车。而从他的名字上,我们还可以稍微窥探一下他的出身,“马特”在英语中有“杂种”、“未知的血统”的意思,那么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印地安那和玛丽昂的孩子呢?他真的可以接替印地安那,成为未来的新一代英雄吗?
凯伦·阿兰至今还记得2007年1月的某一天,电话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当时她正在位于马萨诸塞州柏克夏县的家中过着充实富足的安逸生活……电话的另一头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上来就问:“我打赌,你肯定知道我为了什么打这个电话。”阿兰一头水雾,搞得斯皮尔伯格很是郁闷:“难道你都不看电视吗?”随后,斯皮尔伯格难以抵制兴奋的情绪,自己说出了答案:“已经正式宣布了,我们要拍《夺宝奇兵4》了,你猜怎么着?你也有份!”
【编剧五虎】
可能是由于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凯伦·阿兰已经听了太多有关新一集“印地安那·琼斯”电影的那些悬而未决

的传闻了,所以她已经将“不信”当成了一种习惯。阿兰的这种反应可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在经历了那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之后,是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麻木感。90年代初开始,各类剧本就以没办法计算的数量陆续抵达,其中总共有5位编剧的作品,暂时占据了比较关键的位置,进入了“待定席”。由于他们需要奉献出的,是能够同时满足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三个人的故事,再加上这老几位也没有说死了一定要拍《夺宝奇兵4》……就使得这完全变成了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剧大卫·凯普说:“这三个人偏偏又都是那种个性出众、固执己见的武断之人,所以想要同时得到他们的首肯,还真不是一简单事。”可能是因为凯普之前曾为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和《世界大战》写过剧本,所以他也就成了最“靠近”《夺宝奇兵4》的编剧。
给《虎胆龙威》做过编剧的杰布·斯图尔特(Jeb Stuart),也曾用一个完整的剧本几乎“触摸”到了《夺宝奇兵4》的边缘,整个故事都是根据乔治·卢卡斯比较中意的一个灵感而引发出来的。卢卡斯认为,前三部“印地安那·琼斯”电影都是在模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险系列,故事背景自然也需要定位在那个充满了特色的时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地安那·琼斯博士也在慢慢“变老”,由此进入五十年代,风格当然也要随之切换才合理。那个时候的故事,不是外星人乘坐宇宙飞船入侵地球,就是有军队在后面步步紧逼……所以总的来说,斯图尔特的剧本就是顺着卢卡斯的思路创作出来的,却仍然不幸地受到另外两人的反对,卢卡斯回忆当时的情景:“哈里森·福特说,‘别指望着我会出现在这样一部影片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是一味地摇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至于另外两位编剧杰弗里·鲍姆(Jeffrey Boam)和M.奈特·沙马兰的名字的一闪而逝,也只是引起了三个人之间更激烈的争吵和更大的分歧而已。随后,因为《肖申克的救赎》和《绿色奇迹》而备受瞩目的弗兰克·德拉邦特也拿出了一个剧本,并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修改,印地安那·琼斯博士的旧爱玛丽昂·瑞文伍德的回归,即源于他的建议……作为这个系列故事的狂热粉丝,德拉邦特还曾为乔治·卢卡斯于90年代初制作的电视系列剧《少年印地安纳琼斯大冒险》工作过。然而大出德拉邦特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剧本让斯蒂文·斯皮尔伯格非常地满意,却被拦在了卢卡斯那里,而且在没给出任何缘由的情况下,就给彻底地否决了。德拉邦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去年的影片《迷雾》的发布会上,他还公开表示,卢卡斯拒绝剧本的行为,是极其愚蠢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外星人入侵”的这种时代特色,才引发了“水晶头骨”这一全新的概念,乔治·卢卡斯表示,自己从很多年以前就开始琢磨“水晶头骨”背后可能会隐藏的一些秘密了……差不多2006年前后,大卫·凯普正式受邀加入到剧本的创作组中,这时候留给他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他只需将一些已经确定的故事成分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进行接合,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也融入其中即可。
【严防死守的保密措施】
即使希安·拉博夫已经确认会出演《夺宝奇兵4》,可是他想看剧本的时候,却必须得去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办公室“签到”,而且还不准把剧本带离那里……直到影片正式开拍的前几天,他才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剧本拷贝,拉博夫说:“我自己也很少遭遇这样的情况,因为在开拍之前,我有责任为自己的角色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可是连剧本都没有,我也就只能干耗了。”不但如此,当拉博夫拿到剧本之后,还发现每一页上都印有条形码和水印,这样就没办法复制了。斯皮尔伯格之所以费尽心机做到万过一失,就是怕提早拿到剧本的演员有“泄密”的行为出现,拉博夫甚至开玩笑说:“我产生了一个不祥的预感,斯皮尔伯格肯定派了大批的狙击手跟踪我们,一旦发现我们中有人接触小报记者,直接一枪把我们毙了。”
为什么非得把气氛弄得如此恐怖?其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得到了一些他们不应该知道的电影信息。2007年,在6月中旬到10中旬的拍摄期间,片场被弄得就好像是一个“证人保护”计划,几乎做到了水泄不通。当斯皮尔伯格带领剧组去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实地拍摄的时候--这部分拍摄的是印地安那·琼斯博士所在的马歇尔大学的场景,围观者用手机拍下了一系列有关哈里森·福特和希安·拉博夫机车追逐的画面,还有视频,都发到了网上。这种行为引发了斯皮尔伯格的愤怒,他随即要求在拍摄的地方建立起了高达9英尺的障碍,足以阻挡任何旁观之人的视线,拉博夫说:“我们不得不在戏服外面套一件长袍,还戴着兜帽,就好像我们是一群见不得光的罪犯。剧组还要求我们在戏外尽量不要碰面,我们都是被分开监管的,直到拍摄的时候才能在片场见到其他演员。”
当拍摄工作回到洛杉矶后,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五个完全分开的摄影棚中完成的--这自然也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有意为之,为了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保密措施,他不希望所有的场景都建在同一个摄影棚中。那段时间,摄影棚的保安不但增加了一倍,任何人出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尽管已经面面俱到至如此地步,2007年秋天仍然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纰漏”:一个扮演苏联士兵的临时演员对一家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报纸透露了一些电影细节,虽然这位临时演员最终成功地劝说那家报纸将文章从网站上撤了下来,可是消息却已经在关注影片的粉丝之间流传开来了;随后,去年9月,几个小偷闯进了影片在环球公司的制作办公室,偷走了一台存着许多透露着敏感信息的照片的电脑,还包括预算与演员薪水的详细目录,好在警察参与进来后,积极破案,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拿回了被偷走的东西。
拍摄花絮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表示,这部影片会采用拍摄前三部时的制作方法,包括使用替身演员和特技表演,同时还

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CGI。
M.奈特·沙马兰和汤姆·斯托帕(Tom Stoppard)都曾受到委托,要给影片写一款剧本。
2004年4月,因为乔治·卢卡斯再一次否决了弗兰克·德拉邦特的剧本,影片也被无限期地搁置。据说,卢卡斯不喜欢德拉邦特在剧本中铺陈的那条印地安那和他兄弟之间的故事线,而这个角色也有传闻可能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德拉邦特曾公开“暗示”,他对卢卡斯的决定感到很失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找来自从《辛德勒的名单》就一直合作着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取代了道格拉斯·斯洛科姆(Douglas Slocombe)--前三部“印地安那·琼斯”影片的摄影,不过斯皮尔伯格却拒绝做出改变,希望可以保留住前三部影片中有点漫画感觉的拍摄风格,这就要求卡明斯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温之前的作品,好学会斯洛科姆最喜欢使用的拍摄技术。斯皮尔伯格表示,他和卡明斯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尊严:“卡明斯基必须要学会另一位摄影师的风格,而我也得尝试着重新接受这种画面,因为我已经有差不多19年的时间没接触过它了。”
曾经参与过前三部影片的特技指导维克·阿姆斯特朗(Vic Armstrong),却很遗憾地缺席《夺宝奇兵4》,因为他正忙于《木乃伊3》的拍摄工作,所以这个位置就由丹·布拉德利(Dan Bradley)顶替了。但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在《世界大战》期间就曾与阿姆斯特朗会过面,共同探讨了他正在构思的三部动作电影。
本来肖恩·康纳利是要在影片中客串出演的,他的角色是印地安那·琼斯的父亲亨利·琼斯,但康纳利却拒绝了这次邀约,继续享受着引退之后的快乐生活。乔治·卢卡斯表示,亨利这个角色不再出现,未必是什么坏事,只是一直期盼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哈里森·福特甚至打趣说,自己已经老到能当自己的爹了,所以这个故事也不需要康纳利了。
在影片的副标题定为“水晶头骨王国”之前,许多名字都曾纳入考虑,而且还于2007年8月在MPAA那里登了记,包括“上帝之城”、“世界毁灭者”、“地球的第4个角落”、“失落的黄金城”、“盟约的探索”等等。
希安·拉博夫在参加2007年的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时,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宣布了影片的副标题。
这是第一部没有帕特·罗奇(Pat Roach)参与的“印地安那·琼斯”电影,因为2004年7月17日,他不幸死于喉癌。
希安·拉博夫于2007年4月正式签约影片,即使那个时候他还没看到剧本,却仍然为自己能够出演这样一部历险大制作而感到兴奋异常。为了给他的角色--“飞车党”马特·威廉斯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拉博夫不但反复地观看前三部影片,还给自己增了15磅的肌肉。
为了能够重新演好印地安那·琼斯这个角色,现年65岁的哈里森·福特每天都要在体育馆健身3个小时,按照规定吃高蛋白质的鱼加上蔬菜,就为了给自己储备体力,尽可能在拍摄的时候亲自上阵,完成一些危险的特技动作。就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对此都感到很惊讶,他认为福特的体形保持得非常好,甚至看不出他与之前在《圣战奇兵》中的样子有什么差别。
制作电视系列剧《少年印地安纳琼斯大冒险》的时候,乔治·卢卡斯就一直对“水晶头骨”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拍摄有哈里森·福特客串演出的那一集时。他觉得“水晶头骨”拥有着与《夺宝奇兵》中的“法柜”一样强大的故事性,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对此却有些犹豫,认为由“水晶头骨”发展出来的内容,与之前的几部影片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了。差不多花了两年的时间,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再创造,这个故事点子终于变得能够被人所接受了。
2000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才算是正式有了想要再制作一部“印地安那·琼斯”电影的念头,因为他的儿子向他问起:当时计划拍五部电影,剩下的那两部什么时候公映。
当有人问及哈里森·福特再次饰演印地安那·琼斯,年纪是否偏大的时候,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引用了1981年的《夺宝奇兵》中的一句话:“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走过的路。”马歇尔解释说看着印地安那在不同年龄段所经历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他将面对的,是全新的未来和挑战,年龄的负担也让印地安那变得容易犯错且异常真实起来。
虽然老友兼合作伙伴乔治·卢卡斯采用数码的形式拍摄影片,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却不会跟风,就连卢卡斯自己都承认:“看过影片之后,那种感觉就好像它最多是在1989年的《圣战奇兵》之后的3年内拍摄的,一点都想象不到,两部影片竟然间隔了长达19年之久。”
2006年,哈里森·福特说如果到了2008年,影片还没有提上日程的话,那么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会放弃它……没想到这样的话刚说出去没多久,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找到了他感兴趣的故事点子。
为了与之前的三部影片保持一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用传统的电影技术拍摄《夺宝奇兵4》,然后把使用CGI的次数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然而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保守的估计了一下,竟然有差不多30%的特效部分都需要在后期制作时由CGI进行处理。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特别选择了俄国演员来饰演俄国士兵,这样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具有可信度一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这部影片描述成是“饭后甜点”,以弥补他之前在《慕尼黑惨案》中为观众造成的“苦涩”。
编剧大卫·凯普将之前专门为影片创作的所有版本的剧本都看了一遍,保留了他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些细节部分。他尝试着不要将自己的剧本定位在“粉丝级别”上,避免任何有指代倾向的元素的出现。凯普表示,他不得不“照顾”一下哈里森·福特的年纪,同时还得将目标瞄准在结合了历险和幽默的第一部影片上,不能像第二部那般黑暗,更不能像第三部那般充满戏剧性。
约翰·赫特想先看过剧本之后再决定自己是否签约这部影片,虽然他之前早就听说过了,很多人在没看剧本的情况下,光是冲着导演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接下了角色,但赫特并不想在冲动之下做出后悔的事情。于是,斯皮尔伯格特别委派了一个人,拿着剧本从洛杉矶来到伦敦,于下午3点将剧本交到赫特的手中,然后在同一天的晚上8点,那个人再次出现,拿回剧本并在第二天一早返回洛杉矶。
在耶鲁大学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表示,影片中的那个虚构且规模不大的马歇尔大学,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还打趣说,如果自己姓耶鲁的话,那所学校就能叫耶鲁大学了。
精彩对白印地安那·琼斯(被他的鞭子荡了过去,撞碎了挡风玻璃,冲进了苏联特工的卡车里):该死,我就觉得有点太近了!
麦克:这可能不会太简单。
印地安那·琼斯: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简单。
马特·威廉斯:你是一名老师?
印地安那·琼斯:兼职而已。
马特·威廉斯:教授,这里真的是一个死胡同!
印地安那·琼斯(打开了一扇隐蔽的门):来吧,天才。
相关消息好莱坞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即将被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Intl. Cinematography Guild)授予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将在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第45届颁奖典礼上正式授予这位老牌影星。
在2008年,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热片《夺宝奇兵4》和由韦恩·克莱默(Wayne Kramer)执导的由他主演的《穿越国境》(Crossing Over)都会上映。
【水晶头骨简介】
■英国科学家证实其是赝品
墨西哥的原居民阿兹台克人有用石头、骨头、木头等材料雕刻人头骨的习俗,称为“死亡头”。其中有一

些是用水晶雕刻的,形状夸张、抽象,风格较为一致,而且一般都很小。比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两个被鉴定为属于“古代墨西哥”的小头骨,小的一个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个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不过1.25英寸。两个都有穿孔,估计是当念珠或护身符用的。巴黎的一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个水晶头骨,大约为真人头骨的一半大小,法国专家认为是阿兹台克人在14或15世纪时制作的。但是这并不是神秘现象或“新时代宗教”鼓吹者所说的水晶头骨。他们心目中的水晶头骨,与真人头骨差不多大小,风格写实,维妙维俏,据称是玛雅人的圣物,拥有神秘的力量。
■有关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还认为,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水晶头骨的神秘之处
科学家们曾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己.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据说水晶头骨有催眠功能,如果让一个紧盯着水晶头骨的眼睛处,不多时人便会感觉昏昏欲睡,传说头骨是玛催人为病人做手术时催眠病人用的。
另外,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已被发掘的水晶头骨】
虽然人们对玛雅文化中种种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闻,但这个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玛雅神庙中发现的水晶头颅,却依然不能不令人震惊。这个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至今一千多年历史,专家们研究过头颅的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后,肯定其历史非常悠久,确是玛雅时代遗留的文物。
【水晶头骨的第一次出现】
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对这个有关水晶头骨的传说深信不疑,尽管一直没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直到1927年,英国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终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对玛雅文明痴迷而狂热。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心爱的养女安娜。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17岁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爬上了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安娜正在饱览风景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终于刨开了可容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只身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按照惯例,米歇尔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米歇尔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赠送给米歇尔,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
米歇尔曾在《水晶头骨之谜》对此有绘声绘色的描述:
“安娜从窟窿里出来以后,日光还很充足。她掸去宝贝上面的灰尘,惊奇地端详着它。‘我从来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东西。’这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一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头骨,唯一与真人头骨不同的是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原来是一块真的水晶头骨!一看就知道是从整块的水晶石上镂刻下来的。安娜把它拿到灯下,经它反射的灯光变得扑朔迷离,异常明亮,只有纯度极高的水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奇怪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它还能完好无损!
“看着水晶头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阳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几个探测队员顿时像被施了催眠术一般盯着头骨目瞪口呆。安娜的父亲从她手中接过头骨,把它举了起来给众人看,霎时间每个人都狂喜不已。‘来帮忙的玛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安娜回忆说。那时候每个人都好像着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在在场的每个人身上复活了一样。安娜说那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了。”
【围绕水晶头骨的争端】
曾经有两名身兼私家侦探的考古学家缜密的调查了两年,发现被安娜发现的头骨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一本名为《人》的人类学图书,当时的持有者在1945年左右将这颗头骨以400英镑的价格买给了米歇尔的父亲,在此之前曾经还有过一次拍卖,当时同样是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拍卖,当时大英博物馆曾出价360英镑,但是当时的水晶头骨持有者认为价格太低,便自己又买了回去,现今,在大英博物馆依然留有当时拍卖时的文献,这更加确定了现今的水晶头骨持有者所讲述的事情完全就是凭空捏造,水晶头骨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的产物,更不是玛雅神庙出土,而它的来历,或许只有当年那个拍卖它的持有人才能说的清楚。
以下内容为现水晶头骨持有者米歇尔的说法延伸的,也就是那个提供者(既安娜),她曾经被人询问过3次得到水晶头骨的时间,她分别说是19世纪三十年代、1928年、1924年,在水晶头骨之迷中再次变为1927年,而且前三次她都是说是他父亲发现的,最后这本1995年出版的图书中却说是自己挖掘出来的.
【有关水晶头骨的猜想】
它们已不是地外高等文明送给他们的礼物,也更不是古代玛雅人自己制造的。
古代玛雅人并非做不出在解剖学上很精确的头骨来,他们不是一群无知的农民, 而是数学、天文学和历法方面的专家。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可以与现代技术相匹敌,甚至还能超过它。但是我们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表明古代玛雅人真的曾经拥有过水晶头骨。有一些证据倒是能表明古代玛雅人有可能制作过水晶头骨,但也有另外一些证据表明,是后来的阿兹特克人和墨西哥中部及高原上的印第安人制作了它们。这些古代人都善于在水晶上雕刻一些美丽的物品,也很频繁地使用过头骨这一意象。
【水晶头骨传说是假的】
高科技将这个神话击得粉碎:这个水晶头骨是赝品!
科学家利用牙医制作牙模用的挠性树脂给水晶头骨制作了一个印模,从上面可以看出眼窝、牙齿和头盖骨处有细微的旋转划痕,很显然,这个水晶雕塑是用轮式工具切割并打磨的。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档案学家简·瓦尔什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水晶头骨很可能是19世纪专门收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文物的尤金·波班的“杰作”,种种迹象显示,他至少卖掉两个声称是古物的水晶头骨。文件显示,搞到这个水晶头骨的人正是波班,后来又由纽约泰芬尼珠宝行于1897年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同样是波班,将一个类似的水晶头骨卖给了一位收藏家,后来这位收藏家将它捐献给巴黎一家博物馆,一直在那里保存到现在。
大英博物馆的科林·麦克伊万表示,从去年圣诞开始对外展出的这个水晶头骨多年来一直是一些特殊仪式的主题,很多人相信它有身世非同一般,对它顶礼膜拜,关于它的传闻也是越传越邪乎。
有意思的是,目前世界上真的出现了大约十几个大型水晶头骨,除了其中的三个外,其他的都在私人收藏家手中。那些对上述传说坚信不疑的人一直指责大英博物馆有意让头骨避开公众的视线,或者是“诱捕”饱含在它内部的宇宙能量。可是,现在英国科学家证实这个头骨是假的,但仍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科学家耍的花招。
大英博物馆前科研主管弗雷斯通教授也承认,科学家最新的发现不可能说服那些相信头骨具有神奇力量的人。他说:“你只要想一想都灵裹尸布,你就会明白,即使证据再多,你也难以让某些迷信的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