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吴金鼎

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市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母供应上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1928年3月,他对山东龙山城子崖文化遗址进行发掘、研究,获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的重视。1930年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由傅斯年任委员长、吴金鼎参加,又进行两次发掘。他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以英文撰写、出版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此书为当时关于中国史前陶器的详尽著作。1937年回国后,先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8年至1940年,与王介忱等到云南大理附近的苍洱考察发掘,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1941年至1943年,在四川对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进行清理发掘。

在齐鲁大学任职期间,仍不忘田野考古,编写考古学讲义,亲自讲授《田野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列专条介绍了他的业绩。1948年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