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云
历史人物、烈士李凤云(1921—1947) 曲阜市小雪镇小雪村人。1943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沂河区中队。1944年所在部队编入沂河独立营七连,他当战士,后任三班班长。在部队大练兵时,被荣记一等功。在魏家坊反击伪军张凤仪部的战斗后,团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在解放新沂县半城镇的战斗中,由于表现突出,再次受到嘉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调到新四军三支队任排长、副连长等职。1947年在拔除晏圩据点的战斗中,中弹牺牲。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将晏圩乡改为“凤云乡”,以示纪念。
高级工程师李凤云 男,化工部科技司,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人,1936年1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现从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在此期间,主持了约80个专题的立项工作(其中包括部门重点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现有60%的专题已工业化。有些重点项目如果“外循环复极式氯酸电解槽的整体技术”,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业中采用该技术的达到了60%—70%。1963—1984年,在天津化工研究字工作;1984—1989年在化工部科技局工作;1989年至今在化工部科技司工作。负责获奖项目“硅铜片专用氧化镁”的全面组织工作,包括总体方案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头至尾参加试验工作,获奖项目排名第一。还曾参与《磷酸盐生产及应用》、《硼化物生产及应用》、《硅化物生产及应用》三本书的初审和定稿。从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林首届“十杰”残疾人公仆候选人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铁锋区残联理事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残联系统目标管理优胜单位。李凤云同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她经常深入街道、社区,解决在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优先将3812残疾人纳入到低保范围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为48户在楼房居住集中供热的特困残疾人办理了减免热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108人(次),安排社会公益性岗位36个。
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古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古琴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6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85年升入天津音乐学院,师从刘刚副教授、董九儒副教授主修琵琶,并向陈重教授学习古琴。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之后又先后师从李祥霆、张子谦、许键、李允中等先生学习古琴及打谱理论。作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学科的创建人,在博采众长的同时,根据多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总结出“愉快教学法”,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效果。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均取得可喜成绩。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型比赛中获奖。在作好教学的同时,保持演奏专业所需要的艺术实践活动。自1992年在天津首次成功的举办了“李凤云古琴独奏音乐会”后,至今又举办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02年与笛箫演奏家王建欣博士应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举办“萧声琴韵”音乐会,还应邀出访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波兰、台湾、香港等地举办音乐会。多年来,李凤云在古琴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99年受北京音乐厅之邀举办“七弦之诗李凤云古琴音乐会”至2005年连续6年在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演出“萧声琴韵”音乐会,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2002年,李凤云和王建欣在北京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为古琴申报“世界口头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尽其所能。先后获得院级科研项目《古琴教程》和市级科研项目《近代天津琴人》。发表论文《神奇秘谱及调意浅谈》等,评论、杂文数十篇。整理已故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的琴学日记《操缦琐记》,整理编辑古琴史学家许建先生文稿《古琴史论》并做序言。出版唱片,个人独奏专辑《广陵琴韵》《萧声琴韵》(李凤云、王建欣琴萧专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