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健群(1902--1972)原名怀珍,字席儒,贵州遵义人。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肄业。早年知遇于何应钦,曾任黔军军法处长、军需处长。

1925年任何应钦机要秘书。后投靠蒋介石,被视为心腹亲信。历任武汉行营、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军事委员会训政处长兼中央军官学校政治主任。

1930年3月,刘健群到南京来,住洪武路。蒋介石派人去考核他。接着,蒋见他之后,就派人介绍他参加复兴社。刘健群加入复兴社后,蒋介石几次召见他和他谈话,对他很赏识。随即任命刘健群为军委会(总)政训处处长(原处长贺衷寒已调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政训处长)。

1931年间,刘健群为迎合蒋的意图,写了《改组国民党的刍议》的一本小册子,建议:“国民党仿效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党的组织,一切惟领袖之命是从,其组成人员,以着蓝衣为标志”。次年3月,蒋令贺衷寒、康泽等在南京成立复兴社,刘健群的建议是起了促成作用的。非黄埔学生之被指定为核心干部者,只刘健群一人。接着,刘健群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处长,主持全国军队政工,并且受命在南京创办一个“政治训练班”。该班招考高中程度以上学生1000人左右受训,以“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敌人”为训练的纲领,毕业后等于黄埔学生身份,一律吸收为复兴社社员,备作军队政工的干部。由于刘健群曾经是何应钦的秘书,又为蒋介石赏识,而且又有充分的思想和人事的准备,才不惜由军委会的政训处处长降而为华北抗日宣传总队长。

1933年3月,刘健群到北平组织复兴社,张学良下野后,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蒋介石认为是他控制华北地区的时机到了,即以抗日为名,极力准备控制华北地区的一套统治机器。随即派刘健群到北平,秘密组织复兴社。

1934年4月,刘健群调任南京复兴社书记。1935年10月,刘健群担任复兴社的书记长。1936年8月,刘健群调北平工作。1938年1月,国民党复兴社头目康泽、刘健群在两党关系委员会上公然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攻击八路军在华北是“游而不击”。1948年当选“立法院”副院长,一度代理院长职务。1950年12月升任“立法院”院长,翌年10月辞职,仍任“立委”。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72年卒于台北。终年70岁。

著有《如何抗日救国》、《复兴中国革命之路》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