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

1、浙江省浦江县大畈乡清溪村穿村而过的小溪里,流淌着清澈的河水;900多米长的溪道,全部修上了砌石护坡;小溪两岸,栽种着桃树苗、柳树苗。清溪村地处浦江西北部山区,因“溪”得名,由4个自然村组成,是远近闻名的“水晶项链村”,义乌市场上80%以上的水晶项链产自该村,这是昨天记者在浦江县“水晶加工专业村”大畈乡清溪村看到的一幕。
清溪村位于浦江县北部山区,隶属大畈乡,毗邻檀溪镇、岩头镇、虞宅乡,四面环山。全村共有385户、人口1232人,有外来务工人员1500余人。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7200元。特色产业发展。清溪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晶项链珠加工基地,全村90%农户从事水晶磨珠加工,共有水晶加工户308户,.. 目前,全村385户人家有308户加工水晶,外来人口也达到了2000多人,全村形成了夹珠、滚珠、磨珠、串珠等一条龙的产业链。
20多年来,水晶加工业让清溪村实现了村富民强,今年3月底,该县县委书记蔡健深入清溪村蹲点调研。在浦江县委书记蔡健、县长张伟亚的陪同下与浙江市委组织部长斯鑫良一行先后来到大畈乡清溪村、清溪村是浦江较早的“水晶加工专业村”。6月6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海超到浦江就“作风建设年”活动第二阶段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王海超听取了浦江县委关于“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的工作汇报,并实地走访了浦江县大畈乡清溪村。据了解,水晶加工是浦江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水晶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在浦江城乡有3000多户,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而且普遍规模小而散,给废水处理带来了困难。该县在大畈乡清溪村率先进行了农村水晶行业污染治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阶段,清溪村的做法将在浦江水晶加工专业村进行推广。
古人认为,水晶具有解暑消炎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古代皇室及达官显贵的家中,夏天常常摆设一颗晶莹透明的水晶球,使人看着它赏心悦目并有清凉的感觉。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慰热肿,摩翳障”,还能治疗“肺痛吐脓,咳逆上气”,“益毛发、悦颜色”,久用则可“轻身延年”。
有趣的是,在美国,有一名叫桑特?罗思的卵巢癌患者,坚持采用水是来治疗,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她的指导医生卢瑟教授认为:这种疗法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患者应当掌握治疗的方法——“自我暗示法”:治疗的时候,水晶可以放在口袋里或者放在所有患者可以想象到的直方;你也可以手棒着水晶,在它上面画圈,或者躺下来,把水晶放在你身体的一个固定的部位。然后你可以想象各种颜色融为一条彩虹,沿着脊椎运行,并在脑海中使之具体化。无独有偶,有个叫艾尔兰的女演员,写了一本名为《生活愿望》的书,描写她如何利用水晶的暗示疗法与乳腺癌作斗争的经历。
报载,近年来美国的确兴起了一股“水晶热”,上班一族上班前要在口袋里装一块水晶,认为这样会有充沛的精办去应付繁忙的工作;失眠者在榨下放一块水晶,就能安然入梦。还有人专门开设了水晶专门开设了水晶诊所,对患者进行特殊的治疗。 常见疾病的水晶选择 。
农业以蜜梨、茶叶、吊瓜等效益农业为主,建立了200多亩无公害蜜梨基地和200亩吊瓜基地,其中“沁香牌”蜜梨2001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质早熟梨。日前,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早熟梨优质产品擂台赛中,浦江县清溪沁香牌翠冠梨、绿云蜜梨双双获得全国优质早熟梨称号。这是浦江县“沁香”蜜梨在全国早熟梨评比中第三次获奖。近年来,浦江县利用可垦荒山无污染的环境,大力发展以翠冠梨为主体的蜜梨园,采用早结稳产的科学管理技术,实现每亩纯收入超600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完成村内道路路面硬化16000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6000平方米,新建4个篮球场,新建排污管500米,整治改渠1000余米。全面实施甘泉工程,总投资60余万元,安装自来水337户。开展土地整理和黄土丘陵改造项目,2005年来完成土地整理300余亩、黄土丘陵改造300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2.4公顷。
和谐村庄建设。建立健全村治调组织和消防护村联防队,实施外来人口的动态管理制度,开通了全县首家村级综治“110”,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青年活动中心和村老年人协会,积极开展治安巡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共场所、出租房、生产加工户进行安全大检查,把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基层组织建设。2005年换届后,围绕“五好、三有”目标以及“团结、干事”标准,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大力推进“先锋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创业承诺制、党员行为公示制、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三项制度”,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素质。
近两年来,清溪村先后被评为金华市“来料加工”先进集体、县“五好党支部”、县平安示范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县综治先进单位、县级科普示范村、县基层农村群防群治工作先进集体、县“甘泉工程”示范村等。邮编:322200。代码:330726。区号:0579。拼音:Qingxi Cun。
2、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清溪乡清溪村清溪村是乡政府驻地所在的村,也是清溪乡商贸中心,共有14个村民小组,1568人,林地面积 19316.4亩,耕地面积1273亩。有乡卫生院、中心学校、敬老院、小型发电站一个,有3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肖基坝省扶点被县评为“三清三改”示范点,以烟叶、脐橙、高山油茶、食用菌为主导特色产业,年种植烟叶400亩,食用菌15万袋,以高山水咸菜、大杨白等为特色无公害蔬菜,盛产魔芋,纯天然绿色食品。深山区移民集中安置点也坐落在该村,目前共安置了77户,323人深山区村民,以“搬得出、稳得住、促生产、创和谐”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移民新村。
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镇清溪村清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塘圩西部。东与劳田村毗邻,南界吉埠镇上堡村,西连田村镇白石办事处山塘村,北邻小溪村。西北与田村镇里目村接壤。村委会驻地清溪自然村,距镇政府驻地南塘圩8公里,距赣县人民政府驻地梅林48公里。小溪流经境内东出劳田村注入平江。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境内全线贯通水泥公路。建有圩场,逢农历双日为圩期。共和国少将罗亦经、省四届政协主席罗孟文、民国少将吴楚山生于此村。
2006年,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户数999户,4700人,其中男2345人,女2355人。主要姓氏有吴、丁、罗、刘、王、邹、张、黄、邱、周、姚、邓、胡等13姓。耕地面积3709亩,其中水田3000亩,旱地709亩,人平耕地0.78亩。农作物主种水稻、甘蔗、烤烟。林果业有脐橙、蜜桔、李、桃等。村民习惯饲养猪、鸭,养鱼等。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
4、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清溪村古城区西安街道清溪社区清溪村,地处古城区东北方,距城区约4公里,海拔2400米,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6摄氏度。该村共有村民156户,563人,是传统的农业自然村,原有耕地(水田加旱田)共800亩,2003年由于丽江市古城区扩建的需要,政府征收清溪村土地共800亩,并将该村与其它五个自然村合并成清溪社区,纳入古城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清溪村现仅有预留地86.16亩,可由村民自主开发利用,主要用于宅基地建设等。该村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东靠两座大山,山林面积共3970亩。清溪村距主城区4公里,交通便利,区域内自然生态优美,东靠清溪山林、南接象山、黑龙潭公园、西接清溪公园、北邻清溪水库,为丽江古城、黑龙潭的重要水源地。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丽江旅游大环境,清溪村具有发展集高档餐饮业、休闲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开发,引进国内著名餐饮业、旅馆业,提升接待设施品味和档次,打造丽江最高水准的民族文化休闲旅游村。村中有一水库占地面积近400余亩,为古城区生活用水及饮用水提供水源。清溪村有农用车30辆,大巴1辆,中巴10辆,200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约3800元,主要来自于个体经济收入,如饭店经营、房屋出租、材料运输等。近年来,在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该村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奋发向上,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
5.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一、清溪村概况

清溪村位于上栗县福田镇境内,距萍乡市城区11公里,距上栗县城25公里,全村国土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4亩,水田面积1289.7亩,山林面积5720亩,下辖35个村民小组,980户,4530人,中共党员131名(其中:女党员13人),科技示范户160户,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两间幼儿园,是福田镇规模最大的一个村。
二、过去工作情况的回顾
在福田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县驻村工作组的悉心指导下,清溪村历届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递进式的发展成绩。 工农经济蓬勃发展。按照“既要经济发展快,又要青山绿水好”依托得天独厚的便捷交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条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放门户,扶持壮大老企业,引进建设新企业,力兴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全力抓好了投资2000万元的福田矿业公司二期改扩建工程、投资800万元的萍乡天绿现代农业园清溪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投资800万元的萍乡市博升钻井助剂厂招商和建设。
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过近几年来投资建设,火石岭、牛古背、安全片、胡家山下、钩形湾、清溪街和皂冲等自然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公路,全村水泥路面通车里程已达到19.5公里;目前剩下的锣鼓冲、曾家壁和坪子岭的4.5公里村组公路土路基已基本完善,计划2009年全面完工。
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火石岭东西干渠(长3500米)、火石岭水库(小二型水库)、沙陂西干渠(1700米)、水口山大坝、清溪高坝至胡家山下水渠(900米)、水口山大坝至跃星水渠(2200米)和义龙洞水渠等重点农田灌溉设施得到修缮和改造。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胡家山下(45户)、皂冲(46户)、西家岭(35户)和下街几(42户)等4个新农村建设点按照“七改三普及”的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了改房、改水、改厕和改路;319国道沿线328户住房完成了房相改造;在全村境内新建了19个垃圾箱和17个洗衣台;新建了老协会门球场。举行送戏下乡活动6场,观看人次达到6500余人;新建一个农家书屋,正在储备书籍。
便民服务让群众得实惠。村上的便民服务代办点帮助群众代领身份证、代申报医药发票、代缴电费电话费、代申报低保困难补助,将开展上门服务活动,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许。
党建工作亮点纷呈。通过开展“七员七星”创评活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新党员入党无记票决制和公示制、流动党员联系制、村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邀请群众代表旁听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制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打造了一支党员高素质、班子强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经过历年的奋斗,清溪村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组织的关心和厚爱。省委书记苏荣、副省长熊盛文、陈达恒、市委书记刘和平、市长陈卫民等多位领导多次亲临清溪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多次对清溪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市唯一的国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2]
6.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花山乡清溪村清溪村位于鄱阳县莲花山乡最北端,虽然是一个只有三百来人的小村庄,但村民都住进了漂亮的楼房,而且楼群成排成行,规划整齐,一条条水泥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点缀其间,身处这样的居住环境,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农村。有这么可喜的变化,这都归功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好。
清溪村已经拆除了各种违章建筑和不规范厕所和猪栏,家家用上沼气池,户户用上自来水,房前屋后场地硬化几千平方米,村级公路现已胜利通车。现在的清溪村一方面在经济建设上大展手脚,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生态灵芝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已修建了休闲广场和篮球场,配置了健身器材,同时还积极组织群众看戏,政府买单,送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追求,清溪村真正实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向发展。清溪村正朝着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优美的江南水乡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目标阔步前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