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

1、华中科技大学的英文缩写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ww.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校园总面积7034亩。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史学、农学等11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248个,博士点17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
华中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5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610人,教授897人,副教授1315人。在校学生(含成教生、网络生)70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36150人,研究生16716人,外国留学生376人。
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拥有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大量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用现代化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全国高校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八所学生食堂全部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标准化食堂"。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三座,馆藏图书349万册。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严活结合的方针,校园学术空气浓厚,学风、校风良好。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实行特优生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及本科、硕士贯通培养等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学校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建立了为国内高校瞩目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高级科技人才。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重点高校前茅。
华中科技大学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聘请了外籍客座教授、顾问教授和名誉教授44人次。2004年,来校访问讲学的海外科技专家和来宾752人次。
华中科技大学遵循“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校训,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努力建设一流工科、一流医科和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文科、理科,朝着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进。
2、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

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哲、文、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3年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2008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发布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确定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省属重点建设高等院校。
学校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有四个教学区,总占地面积19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14亿元。图书馆藏书152.5万册,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电子图书87.3万册,订购文献数据库18种。现有教职工2845人,其中专任教师1366人,副高级以上人员7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常年稳定在26000人左右,留学生100余人。
全校设有18个学院、4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有50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52个硕士学位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专业和1个MBA授权点。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装备制造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群,另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0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所国家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等国家级项目122项;省部级项目848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0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7亿元。科技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另有11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论著3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200余篇。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四种公开刊物,其中《电机与控制学报》被EI Compendex(核心版)收录。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沿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现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加拿大凯普雷诺学院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为推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与山东省荣成市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建校50多年来,为全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它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哈理工被企业(行业)誉为“现代工程师和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面向21世纪,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是: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到2010年将学校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内一流理工大学。
3.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技大学1952年始建于北京。1956年为配合国家重工业基地建设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工学院。1998年由机械工业部划
转河南省。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组建了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历经57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在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现设23个学院,有72个本科专业,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兽医学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万余人。建校57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1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9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97人。学校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9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205人;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6个。
学校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级研究基地;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0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机械研究具有传统优势;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学校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8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35.51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是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校园网主干带宽2.5G,数据存储容量41TB,校园网用户36364户。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医院有床位1261张,固定资产总值3.52亿元;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学校在长期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的学风和"和谐自强,严谨求实"的校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