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料理
中国料理,集中国饮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菜精华的集合。犹如我们称呼的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是对日本、韩国整个饮食文化的统称。中国料理,是一种有机的统一。
日本人向来对中国的烹饪技艺较为重视,称“中国料理”(“料理”也可作菜肴之意)。侵华战争前,他们已把“中国料理”分为两大派,北派为北京菜,南派为广东菜,并把“广东料理”作为一个词目收入词典中。
中国料理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周代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使中国早已出现的素菜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中国的花色菜、食疗菜也有新的发展。
中国料理宋代,中国菜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汴京和临安的市肆中,冷菜、热菜、羹汤和花色菜名目繁多,数以百计。当时市场上已有标明南、北、川味的菜点和素菜,表明中国菜肴的主要风味流派在宋朝时已具雏形。元明清三代,中国菜肴又得到较大的发展,菜肴品种数以千计。这一时期还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迁居各地,清真菜作为一种独特风味在中国菜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已基本形成。晚清至中华民国初期,随着外国人来华,中国菜肴又融合了某些西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1979年以来,在菜肴的继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恢复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
菜品类别中国料理品种繁多,除按地区和民族分类外,还因消费对象的不同,加工制作有异,又有以下两种分类法。①消费类别。由于消费对象不同,形成了层次不一的菜品,主要有家常菜、市肆菜、公共食堂菜、寺观菜、官府菜、宫廷菜、药膳菜等。②加工类别。由于中国料理加工制作技法多样,菜肴形式及其作用也有一定差别,主要分为冷菜、热菜、大菜、小菜、甜菜、汤菜等。
当今中国料理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日本的中国料理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料理的“八大菜系”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山东菜系 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特色菜有: 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四川菜系 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特色菜有: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
江苏菜系 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特色菜有: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
浙江菜系 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特色菜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
日本的中国料理店广东菜系 有广州、潮州、东江3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特色菜有: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火局鸡、冬瓜盅、古老肉。
湖南菜系 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特色菜有:红煨鱼翅、冰糖湘莲、水煮活鱼。
福建菜系 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特色菜有:烧片糟鸡、桔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安徽菜系 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特色菜有: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
日本中国料理协会在白领中知名度颇高的“喜客中国料理”,一个四处飘满美酒、玫瑰之香,纱幔,瑰丽骄奢的浮华高级社交场。包房里的灯光非常昏暗,配以迷离的中国红,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感觉,最适合促膝谈心。喜客玩的也是中国料理概念,但跟唐会的忠于传统相比,它做的是新派粤菜,而且最拿手的是中西结合,比如传统的片皮鸡,喜客用面包垫底之后中间夹有鹅肝,口感外酥里滑并且非常惹味。一个华丽的夜晚,就此拉开序幕。
唐人街的中国料理——炸酱面
在韩国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国料理,谁都会马上想起炸酱面,也会对炸酱面的出生地感兴趣:炸酱面究竟是韩国的还是中国的?简单说来,这儿的炸酱面是在韩国做出的中国料理。
自1884年华侨居住在仁川开始,中国餐馆相继出现。炸酱面也被称为“炒酱面”,但只是指将炒好的中国大酱(春酱)盖在面条上;而华侨们在面条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酱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韩国人口味的炸酱面。
初次接触炸酱面的当地百姓们对其鲜美的味道和便宜的价格感到惊讶,继而中国料理开始大受欢迎。到了上世纪60年代,炸酱面在韩国还属于高级食物;但随着时间流逝,价格和味道逐渐变化,炸酱面已成为充满百姓回忆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的炸酱面是何时由谁制作出的,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资料可以显示。但正式以炸酱面这个名称开始出售的地方是1905年开业的“共和春”。随着“共和春”的成功,华侨居留地附近的中国料理店逐渐增多,致使包括汉城的各地美食家经常光顾品尝中国料理。
如今在仁川唐人街,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春酱制作的清淡而不腻的炸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