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双龙乡位于靖远西北,距县城120公里,东接兴隆乡,南倚泰和山,西邻石门乡,北濒黄河与景泰县五佛乡相望。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因乡政府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

解放前双龙乡由仁义乡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沿用至今。

全乡现辖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97户15774人,有耕地29351亩,人均1.86亩,其中水地11081亩,旱地18270亩。全乡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大枣、香水梨、羔羊肉等,现已初具规模。

双龙乡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全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省上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着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暑和旅游观光的胜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贵州省习水县双龙乡习水县双龙乡位于习水县东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2公里,边临官店、仙源、良村等乡镇,双龙全乡海拔870—177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1℃,幅员106.2平方公里,区内辖5个行政村87个村(居)民组,3396户,14452人(其中常住人口14048人)。全乡有耕地面积(习惯亩)13860亩,(其中水田2400亩),在耕地中有25度以上坡耕地7063亩,占总面积的51%,有林地34571亩,有草山草坡22540亩,有荒山荒坡28420亩,全乡境内有河流9条,水库1座,全乡境内85%喀斯特地貌,99%以上汉族居住,交通极不发达,经济、通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发展状况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有了很大改观,全乡现在已建设中药材之乡和畜牧业强乡的思想,加速双龙发展。

3、贵州省威宁县双龙乡双龙乡地处县城西南,乡政府地处全县人民饮水工程杨湾桥水库边上,距县城约15公里,全乡面积约130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63个村民组,4500余户2.1万人,是一个全农业乡,全乡有彝、回、苗、汉居住,其中少数民族占52%。全乡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一个交通死角,平均海拔高,地势陡,农业出产单一,全乡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乡镇。

该乡的西凉山一带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待开采。该乡可开发的最大一项工程是种草养畜,该乡凉山村在6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养畜红旗公社,西凉山一带地广人稀,是一个天然的养殖场。

4、湖南省澧县双龙乡【基本概况】双龙乡地处澧县东北部,与湖北公安接壤,207国道擦边而过,69线横穿全境,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全程水泥路。全乡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42亩,养殖水面2.5万亩。乡辖枫祥、古塘、曾家、杉林、花庙、万胜、双岗、双兴、双台、界湖、天华、澧州、顺林13个村(居)委会,14753人,4334户,152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双龙乡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优经济结构为着力点,以建设小康双龙、和谐双龙为目标,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所得4093元,比上年增长531元。双龙西瓜、双龙柑桔、双龙螃蟹、双龙生猪已形成四大知名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以传统粮棉油为主,粮食复种面积达到2.68万亩,总产1.3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籽棉总产2160吨;油料作物面积1.7万亩,总产2300吨。

【特色产业】有以柑桔为主的优质果木林1.5万亩,产量1.2万吨;双龙牌三号黄瓤无籽西瓜5000亩,产量1.2万吨;双龙螃蟹养殖基地2万亩,产量500吨;双龙石化万头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万头。

【新农村建设】完成县乡主干道水泥路建设12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30公里;建成沼气池500口;千人受益安全饮水工程1处;建成村组活动场所3处;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集中供养80人的省级标准敬老院。有移动、联通机站3处,信号覆盖全乡。拉通有线电视村5个。

【工业建设】先后建成规模工业企业2家――双兴轧花厂、金荷轧花厂。常年安排农村剩余劳力52人,季节性提供劳务岗位200余个,年创利税100万元。

【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心地区集中,学生向优质学校集中的目标,教育质量提高较快。2007年乡中学考上县一中学生达30人,比去年增加15人,被县一中授予“人才培养摇篮”称号。卫生院申请国债资金50万元,全面完成卫生院住院部的改造,科室齐全,设置合理,基本上做到看病不出乡。全乡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事业】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统一部署和党办〔2007〕97号文件要求,12月14日,市信息化办干部职工在主任舒兆兰、书记王淑华的带领下深入澧县双龙乡,结合信息化工作,认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使宣讲扎实有效,市信息化办宣讲小组深入乡镇,采取了召开报告会、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与党员、干部和群众就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宣讲小组成员从党要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和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对十七大精神进行解读,特别是对其中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举措以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经济发展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宣讲。

为配合宣讲,市信息化办还精心印制了《关于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并分发到党员群众手中。[2]

5、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乡盘龙区双龙乡距城15公里,总面积88.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2337米,常驻人口7264人,流动人口近3000人,辖4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是一个由汉、彝、回、苗等民族组成的城市近郊山区乡。全乡有党委1个,直属党(总)支部10个,村小组党支部30个,党员333名。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2.36%。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乌龙村委会前卫屯村。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机关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和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站所。2007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69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592万元,完成计划总产值比重的37%;第二产业完成500万元,完成计划总产值比重的7%;第三产业完成3900万元,完成计划总产值比重的56%。完成财政总收入531万元。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3万元,完成预算任务的324%,完成上划收入168万元,完成预算任务的114%。另外,临商税收入133万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胆实践,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二十字”方针,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的成果,加大力度,投入资金和项目,扩点带面,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7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82元,同比增长7.1%。双龙乡干部群众正按照区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努力打造一流的软环境,加强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建设绿色双龙、生态双龙、和谐双龙。

全乡辖4个村委会:乌龙、麦冲、麦地塘、庄房。乡政府驻前卫屯村。

2004年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管辖。[1]

6、重庆市云阳县双龙乡将双水乡更名为双龙乡。管辖原双水乡、文龙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0个村、2个社区,幅员面积76.38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原双水乡双河口社区居委会双河口(原双水乡人民政府驻地)。

7、重庆市彭水县双龙乡双龙乡位于县南部,面积62.04平方公里,总人口5087人,非农业人口61人,辖5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大坝子。

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GDP)1400万元,比2005年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120万元,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实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全乡粮食生产总量3600吨。人均占有粮食实现750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无乱砍滥伐林木案件;加大稳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力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控制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零;加大普法教育力度,保证民事纠纷调解率为100%,成功率达95%以上,控制民转刑案件,杜绝群体上访和重复上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该乡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坚持以“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为方针,重抓科技、主攻质量、提高单产、稳定总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收购预检制度。全面完成种植面积2000亩,按照“科学育苗、科学管理、科学烘烤”的原则,加强各个环节的生产管理工作,实现烤烟增产增收。实现收购烟叶40万斤,中上等烟叶比例占80%以上,实现产值200万元,实现财政税收40万元。在措施落实上实行利益与任务挂钩,推行“一专五定”责任制,成立抓烟领导小组,指导烟农按科技规程生产,为烟农交售烟叶保驾护航,真正实现烟农、行业、政府三者利益均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