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学院简介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2年的国立贵州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简称英语系(又叫外文系)。

外国语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以外语教学为中心,以教学研究为支撑,自身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四个系和一个大学外语教学部;有英语语言文学、经贸英语、科技英语、英语翻译4个本科专业方向;有英语语言文学、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二级硕士点;开设有俄语、法语、德语、韩语4个语种供学生选修。有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

截止2009年,学校有教职工2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3人,含教授4人、副教授5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62%。聘请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外籍教师前来任教。在校本科生992人,硕士研究生169人。

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楼,先进、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语音室、图书资料室。有网络数字语言实验室、数字语言实验室、模拟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共3596座,教室面积为4423平方米。图书资料室220平方米,拥有各类外语藏书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7种,以及各种影象资料。

学院着力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日本JTB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美国蒙克莱尔大学建立了学生海外实习基地,每年派遣学生到日本、美国参加研修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面广,择业余地大,就职部门层次高,区域分布好。大批优秀人才已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外交家、企事业单位领导人。

学院加强国际化合作办学力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联合培养MPA硕士研究生,与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佐贺大学、山口大学、创价大学、鸟取大学等国外十多所大学和境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年派遣学生前往日本山口大学、鸟取大学留学或短期访问。学院是贵州省唯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主考单位,全省唯一的国家级BEC考点、雅思考点和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考点。已成为立足贵州、面向世界的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

历史沿革1942年5月国立贵州大学成立,在文理学院设立了“英国语言文学系”,简称英语系(又叫外文系),这是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其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2——1966)

国立贵州大学时期,正值抗日战争艰苦阶段,不少学者和名人从沦陷区迁移到西南大后方,其中一部分人到贵州大学任教。在英语语言系任教的有全国知名学者、翻译家杨宪仪,中国第一个翻译易卜生作品的译者潘家训,美国加洲大学留学回国人员宋子霞、谌志远,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任泰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许多名人相继离黔返乡,但是外语系却留下了不少名人继续任教,他们的继续留任对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调整,国立贵州大学停办,外语系师生调整并调入四川大学。1958年9月20日贵州大学恢复重建。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压缩招生规模,调整合并专业,外语系俄语专业撤销,并入贵阳师院,贵阳师院英语专业并入贵州大学。

(二)第二阶段(1972——1998)

1972年,外语系开始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1977年恢复高考,外语系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成立了英语高年级教研室、英语低年级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购置了现代化的语言实验设备,增加了外文图书资料的购置;聘请了英、美、日、澳等国籍的教师到外语系任教,选派教师出国深造或访问交流,并与国内外大学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1979年外语系开始招收日语专业学生。1983年申报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3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权。1984年贵州省高等学校外语培训中心在贵州大学外语系挂牌,外语系开始承担全省高校教师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

(三)第三阶段(1998——2007)

1998年9月,贵州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成立了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六个学院。外语系隶属人文学院;2002年9月,外语系从人文学院分离,与大学外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2003年申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4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授予权。2004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和贵州工业大学经济贸易与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商务英语系、翻译系、大学外语教学一部、二部、三部;2006年8月,重组大学外语教学部和外国语学院[2]。

学院领导院党委书记白 震

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具体分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组织人事、统战、离退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网络建设。

院 长 王健芳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具体分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教学、财务工作、对外交流、培训中心工作;联系商务英语系。

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周 杰

分管学生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共青团、工会、纪检工作、安全保密、学生管理科工作。

副院长谭丽华

分管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教学实验室;联系翻译系。

副院长 洪 云

分管大学外语教学部工作。

副院长 宁 梅

分管科研工作、协助王健芳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工作、协助谭丽华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联系英语系。

副院长王晓梅

分管学院行政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设备、资料室、油印室、协助王健芳院长分管对外交流工作、培训中心工作;联系日语系[3]。

院系介绍英语系

英语系是外国语学院历史最悠久的系,可追溯到1942年的贵州大学外语系。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系统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概况,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教学、科研、文秘等方面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该系开设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课程如下:

英语词汇学、英国文学作品选读、语言测试、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美国文学作品选读

商务英语系

商务英语系是根据英语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系。开设经贸英语方向。培养学生要全面、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有扎实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系统地掌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国际民法上法律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中从事相关业务外,在教学和科研单位胜任有关专业教学与科研任务;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开放性知识结构和可持续性职业发展前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该系开设经贸英语方向,主干课程如下:

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研读、西方经济学、世界科技前沿

翻译系

翻译系是随外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而新建的系。该系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系统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科技、经贸、管理等与翻译相关的知识,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有较强的英、汉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旅游、外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专门人才。该系设翻译实践方向,主干课程如下:

视听说、英汉口译、文体与翻译、专题口译

日语系

日语系的前身是贵州大学外语系日语教研室,每两年招生一次。从1998年起,改为每年招生一次,该系一直得到日本、JICA组织的支持,每年有1-2名日籍老师任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科技、经贸、管理等知识,并熟练地运用日语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 该系主干课程如下:

基础日语、听力、口语、语法、泛读、写作、日本国家概况、高级日语、日汉互译、学术论文写作

该专业开设日本语言文学和旅游方向,主要开设课程:日本语言文学方向、日本历史与文化、日本文学史、日本语概论、日语词汇学、日本文学作品选读

旅游方向:饭店管理、导游学概论、日语导游实务、出境导游实务、导游日语情景教学[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