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兰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科主任女,1946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蒙古族,副主任医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科主任。一直从事临床B超功能检查诊断工作。专业理论全面,注射物理检查与临床手术前后的对比以及生理解剖基础理论的联系。反复实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B超诊断及心理学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了临床上许多的疑难问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深受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好评。尤其擅长于妇产科B超检查。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诊断方法,准确率极高。参加过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尤其提供了许多准确的物理检查方面的数据。《胎儿水肿的超产诊断》人选《中国当代科教文选》(1997)。《经依B超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录于《全国现代医学科技优秀论文选刊》,《老年患者早期心衰负荷前后心率反应》被评为自治区优秀论文。业绩载入《中国当代医药名人录》、《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等多本名人录。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

女, 1933年7月出生,汉。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门诊部特聘专家,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已经40余年,对儿科常见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婴幼儿发育、0-3岁早期教育、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智力低下和脑瘫防治以及各种矮小疾病诊治。
1983年初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进修,是我国唯一获得美国著名儿科专家Brazelton签发的证书的医生,回国后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新生儿行为测定法,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6年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开设矮小儿童专科门诊,为国内首先应用生长激素的医生之一,其研究成果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负责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分题:〖0~3岁早期教育和窒息儿、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近4年来,牵头〖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观察和早期指导提高新生儿脑损伤的康复率〗全国协作研究,结果证明,干预组的早期干预方法大大降低早产儿的脑瘫发生率,脑瘫的病例只有对照组的1/3,且多为轻病例。健康报为此做了报道。
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指南】、【0岁宝宝】、【三维养育全书】和【矮身材儿童264个怎么办】等8本著作和【让您的宝宝更聪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婴儿科学健身法】、【0~1岁神经运动检查与脑瘫早期诊断】和【0~2岁婴幼儿运动落后和姿势异常的家庭科学康复法】等光盘。
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