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历程学校创办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初级中学。1969年经过上级批准开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全体师生几十年的共同奋斗,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海珠区教育局有关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2003年9月与沙园中学合并,学校已形成以两个校区为核心的规模。
基本情况学校隶属于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58个教学班,学生3016人,教职工220人。校园环境优美,写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流水潺潺的生态小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设施情况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全校有3个多媒体专业室,4个电脑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语音室,建有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实验或教学活动的实验室、专用室共30个。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由电脑、网络接入设备、液晶投影仪等组成的多媒体平台,并于2001年建成了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有洁净通风、采光性强的独立图书馆大楼(市一级中学图书馆)、技术先进的科普天文台;还有室内运动馆、游泳池、PU200米环形跑道、人造草地足球场、塑胶地面的篮球场和排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运动空间。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220名教职工中,已毕业及在读的教育硕士方向研究生有1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有18人,本科、大专的学历达标率100%;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有60人;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市、区的各学科的专业学术团体及其科研活动中。
学校特色学校办学目标明确,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争创名优学校”的办学思想;制定了“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的校风和“爱生、律己、严教、精业”的教风。
1998年起学校开展了以“自主教育”为主旨的教育改革,2005年9月,该校“自主教育模式”科研课题获广州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6月该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获省的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海珠区科研先进单位”。
《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自1979年以来,学校坚持在师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坚持把“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已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学校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命名为“广州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现在学校正逐步迈向一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
学校成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连续六年获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其中2004年本科上线率超过61%,上线率100%;2003学年~2005学年连续三年获海珠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2003年3月学校代表队参加广东省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初中、高中组均获得一等奖。在2006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十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两项二等奖。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争创名优学校”的办学思想。以抓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该校坚持走发展内涵之路,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稳固提高,校风良好,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六年获市的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初中毕业班连续获得市、区的二等奖, 2001学年获海珠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2003学年高考创出了学校历史的新高,高考上线率为100%,其中本科上线率超过61%,突现了学校的教学加工能力和水平。
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仅2003~2004两年该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市一级刊物上有20篇,获得区以上奖励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件有39项,学校共编印了论文集(教学设计)4本。其中戴晓虹老师的课件《浮力》获市一等奖;何敏健的论文《“人机交互”分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凌美莲的论文《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中体现自主教育》在全国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上获三等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体活动,仅2003~2004两年共获奖180项,其中在参加2003年广东省创意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初中组和高中组同时获得第一名;在1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获优秀机器人创意设计二等奖;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竞赛(2004年)中获第二名;有四人分别获广州市第四届中小学青少年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
以“自主教育”科研课题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探索出一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的方法,产生出一批受到专家们认可的优质课型。如戴晓虹老师的《物理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体会》;赵玉书老师的《英语“自主学习”理论探索与课堂教学实践》;林珉玮老师的《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些成果在“自主教育”阶段性结题会上的展示中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好评。这些教师基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科研方式和成果已被推介到海珠区各中小学。
学校被评为省、市文明先进单位、海珠区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党支部、学雷锋先进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州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已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学校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命名为“广州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
校园环境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有二个校区,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有洁净通风、采光性强的独立图书馆大楼和目前海珠区惟一的电脑自动寻星科普天文台,特别是理、化、生实验室更为充足。PU200 米环形跑道,人造草地足球场、铺上塑胶的篮球场和排球场、室内运动馆以及游泳池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运动空间。
学校环境优美怡人,绿化覆盖率高,文化走廊、科普园地、美观大方、宣传栏内容丰富,名言警句比比皆是。集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写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流水潺潺的校园小景,整洁有序的办公学习场地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一种美的感受,虽然校园面积较小,但构思独特,利用率高,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绿色芬香,在四周高楼如林的闹市中不失为一个宁静优雅的乐园,为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提供了一块沃土。
学校各种教学辅助室、实验室有70间,学校现有500多台电脑,并已建成校园网,连接互联网。有洁净通风、采光性强的独立图书馆大楼现藏书近10万册,人均超过40本,电子读物人均21册以上。两个校区各有200M环形塑胶跑道和100M直跑道,独立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20张乒乓球台,有25×15M的游泳池,还有地理园、生物园,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特别是理、化、生实验室更为充足共有14个实验室。有计算机智能控制寻星功能的科普天文台和特色鲜明的历史、地理专用室成为学校教学设施的亮点。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早在1999年就建成校园网,经过几年的升级换代建成现代化的网络系统。整个校园网用光纤作为主干,校园网设计有500个节点,千兆主干、百兆到点,学校(校本部)拥有电子阅览室1个,学生电脑室2个(配有P4 2.8GHz 联想品牌计算机),软件制作室一个,多媒体教室40个,综合和专业电教室28个,双向闭路电视系统1套,可适应高考听力考试要求的广播系统一套和48路探头监视系统一套。学校为全部教师办公室安装独立分隔办公桌并连上网线,逐步实现每人一机。目前该校已把校园网与海珠区教育信息网和广东省教育科技网连接上,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实现办公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