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糖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肝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通式(C6H10O5)n,又称肝淀粉。

肝糖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由葡萄吡喃糖按α,1→4糖苷键缩合而成,在肝糖分子中支链点之间的距离只有5或6个糖单元,形成像树杈状的紧密结构。

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一般肝中糖原含量约100克。

肝糖原的生成来源有:①食物在饭后由肠道消化吸收入血液,葡萄糖、果糖、乳糖被输入肝脏,有60%~70%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②空腹时糖原异生增加,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在肝脏转化成糖原;肌肉收缩生成的乳酸,通过肝脏的代谢,亦可能转化为肌糖原。

正常饮食能使肝糖原不断得到补充,以减少糖原异生作用,同时体内蛋白质亦可得到较好的保存。

肝糖的合成和降解受激素(胰岛素)控制,在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有合成和降解肝糖的能力,当激素控制失调,会导致糖尿病。

理化性质:

肝糖可用热水及三氯乙酸溶液、30%氢氧化钙溶液等提取,然后用乙醇使其沉淀。肝糖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比旋光度+196.5(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分子量有百万到数百万之多。遇碘变紫色,遇酸及酵母即行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