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娟

温玉娟,国家一级演员(正师级)。1959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村。戏剧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话剧团,兼任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等职,多年来一直担任全军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温玉娟外文名:Wen Yujua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村出生日期:1959年8月职业:演员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代表作品:话剧《火热的心》;电影《这样的人》、《笑傲苍穹》等主要成就:她被编入《世界名人录》等。目录[隐藏]
【电影作品】【电视电影】【电视作品】【舞台剧作】【所获奖项】【相关内容】
【电影作品】1981年《喜盈门》饰水莲
1982年《这样的人》饰秦医生
1985年《咱们的退伍兵》饰哑女
1986年《你在想什么》饰方玫
1993年《犬王/中国犬王》饰演游击队长
2008年《永远是春天》
2008年《冰雪同行》饰桂婶 合作演员:马晓伟 杨树泉崔婕
【电视电影】 1999年《劲舞苍穹》饰梦园 合作演员:杨树泉胡亚捷陈谨
【电视作品】1986年《蓝天军旅情》
1987年《中尉的家事》
1988年《染血的土地》
1989年《远山的乐章》
1990年《皇天厚土》
1992年《女工情话》
1993年《苦娘》
1994年《条南叠案》
1995年《男户长李三贵》《明日有晴天》
1996年《七品官吴山羊》《人民代表》
1997年《班禅东行》《呼儿嗨呦大都市》
1997年《笑傲苍穹》饰郭秀
1998年《天梯歌侣》《黄海渤海在这里相连》
1999年《女飞行师长》
2000年《西出阳关》
2001年《大哥》饰大嫂孙秀梅
2002年《结婚十年》饰小王妈 合作演员:陈建斌 徐帆
2002年 《一代廉吏于成龙》
2003年《岭南药王》饰七格格
2004年《长空铸剑》饰夏林
2004年《幸福生活》饰艾心如
2005年《福贵》饰徐母 合作演员:陈创刘敏涛李丁
2005年《龙清秀》
2006年《迷茫》
2006年《垂直打击》饰军长夫人
2007年《女工》饰钟老师
2007年《大嫂》饰范慧敏
2007年《纯真岁月》
2008年《乐活家庭》客串殷桃的妈妈
2009年《谁能相倚》饰蔡霞
2009年《复兴之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舞台剧作】话剧
1983年《火热的心》饰秦丽娟
1987年《凯旋在子夜》饰江曼
1990年《飞行员的妻子》饰冬梅
1992年《特殊军营》饰周国珍
1994年《甘巴拉》饰刘英兰
舞台写真剧
1999年《军嫂韩素云》饰韩素云
【所获奖项】话剧《火热的心》中饰演秦丽娟,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配角演员一等奖
《凯旋在子夜》中饰演江曼,获第五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奖,同年还获全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并荣立三等功
话剧《飞行员的妻子》中饰演冬梅,获空军调演一等奖
话剧《特殊军营》中饰演周国珍,获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
电影《这样的人》所饰演的秦医生荣获珠影“小百花奖”
在电影《笑傲苍穹》中饰演郭秀,获第十一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并荣立三等功
电视剧《大哥》中所饰演的大嫂荣获2002年度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十佳演员”称号
【相关内容】辛勤耕耘 终获累累硕果
20多年来,温玉娟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倾心投入,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话剧、小品、影视等领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不仅得到了广大观众地认可和赞誉,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在话剧《火热的心》中饰演秦丽娟,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配角演员一等奖。在《凯旋在子夜》中饰演江曼,获第五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奖,同年还获全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并荣立三等功。在话剧《飞行员的妻子》中饰演冬梅,获空军调演一等奖。在话剧《特殊军营》中饰演周国珍,获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在话剧《甘巴拉》中饰演刘英兰,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观看该剧演出后,亲切接见了温玉娟等主要演员。1995年双拥晚会上,在舞台写真剧《军嫂韩素云》中饰演韩素云,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在演出结束后接见她时,江主席说:“你演得很好,很像,很感人!”在电影《喜盈门》中饰演水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贤惠的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1982年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埃及。1983年在中国青年报主办的“我最喜爱的当代青年银幕形象”评选中,以第二名当选。在电影《这样的人》所饰演的秦医生荣获珠影“小百花奖”。在电影《笑傲苍穹》中饰演郭秀,获第十一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并荣立三等功。在电视剧《大哥》中所饰演的大嫂荣获2002年度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十佳演员”称号。在电影《咱们的退伍兵》中饰演哑女,在电影《中国犬王》饰演游击队长,在电影《你在想什么》中饰演方玫均获了奖,等等。
近年来,温玉娟还在《苦娘》、《天梯歌侣》、《蓝天军旅情》、《远山的乐章》、《皇天厚土》、《中尉的家事》、《条南叠案》、《男户长李三贵》、《呼儿嗨呦大都市》、《染血的土地》、《女工情话》、《黄海渤海在这里相连》、《女飞行师长》、《西出阳关》、《七品官吴山羊》、《班禅东行》、《人民代表》、《明日有晴天》、《千锤万击》、《一代廉吏于成龙》、《长空铸剑》、《岭南药王》等几十部电视剧中,饰演了女画家、村妇、女军官、女指挥员、女干部、女企业家、下岗女工、女医生、女警察等风格不同、类型各异、反差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温玉娟秉承了老一代军队文艺工作者“热爱部队、服务于广大官兵、弘扬军魂、振我士气”的责任感和传统。长期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强化国防意识、宣扬我军优良传统的艺术实践当中。多次下部队、赴边陲为在一线艰苦工作的部队官兵演出。塑造和演绎了许多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军人精神风貌的形象,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官兵热爱军队、献身国防的热情,她也成为一个深受部队官兵喜爱的军队文艺工作者,其人品、艺品在军内外广受赞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委领导和总部首长的接见和嘉评,为所在的空军部队乃至整个军队赢得了荣誉。鉴于她在中国表演事业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对军队文艺工作的重要贡献,1993年10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还曾被编入《中国大文化英才辞典》、《当代名人录》、《华夏妇女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女性百科优秀人物传集》等。
学无止境 在追求中成长进步
温玉娟是在偶然的机会,步入了艺坛,从而使自己的艺术才华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15岁上初中时,她的个子就长到一米六八,在班级女生中最高,站队总排在第一。因个头的原因,每次学校排演文艺节目,都没有她的份儿。到了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报名参加了校内组织的歌咏比赛,人们发现她的嗓子特别好,给她取名“无发现”。1976年10月,黄县吕剧团到学校招生,大家便鼓励她试一试,不想果然考上了,此后在团里排演的《蝶恋花》、《不准出生的人》中跑群众。这期间,上影厂到黄县挑选演员准备到电影学院定向培养(即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招生)选中了温玉娟,并且,她还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但都因为团里不肯“割爱”而未成行。1978年12月,一直非常向往军旅生活的她报名参军了,成为南京部队空政文工团团员。来部队后,她明显感觉自己的基本功还差得很远。幸运的温玉娟并没有超人的天赋,她身上最突出的是谦虚好学,自强不息的劲头。那时的温玉娟就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此便在艺海生涯中,从基础开始一步步做起,平时,她利用各种时间抓紧自学,并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同行的前辈们学习。经过系统扎实地学习和培训,短时间内,她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79年,到文工团还不到一年,领导决定让她在话剧《飞行员的妻子》里出演女主角。接到任务后,却急坏了温玉娟,她原来是学戏曲的,还整天说着一口山东话,一下子改演话剧,念白、体形、脸部表情等都需要作很大改变。但温玉娟没有被困难吓倒,排练时间不够,她把休息时间都贴了进去。三伏天的中午热得无处藏身,别人都休息了,她却躲在礼堂里走台位,拿着台词对着字典硬把山东话改成普通话。经过刻苦的努力,演出终于成功了,当她捧着空军文艺汇演优秀表演奖的奖状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啊!从此,她开始懂得了,艺术上的成功,是与磨练和付出成正比的。
刚20岁那年,由于温玉娟在表演方面的不俗表现,被选中在电影《喜盈门》中扮演二媳妇水莲。初次站在摄影机前,她总进入不了角色。开始她以为是电影表演经验不足,便十分留意向老演员学习,不管有没有戏她总站在摄影机旁,仔细琢磨老演员的表演。她认真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于绍康、孙景璐等老同志,他们不厌其烦地给这个好学上进的年轻演员分析人物和剧情,手把手地教她。在老演员的启发下,温玉娟深切的感到自己除了表演技巧外,最主要的是生活底子不够。她边拍戏边抓紧时间深入生活,与许多农村媳妇交上了朋友,拍外景的三个多月中,她成了当地农家的熟客,一些农家媳妇把家长里短,甚至个人隐私,都乐意同这位要在电影中演媳妇的大姑娘拉。现实中的“水莲”教育了她,绚丽多彩的生活感染了她,她感到自己与角色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创作激情迸发而出。这部富于乡土气息和喜剧色彩,土中见美,隽永清新的电影连获大奖:获1982年第2届“金鸡奖”荣誉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银幕上的“水莲”,以感人的艺术魅力,博得国内外观众的交口称赞,温玉娟因成功塑造了水莲形象,被观众美誉为“中国第一贤媳”。《喜盈门》的成功,使年轻时的温玉娟知名度大大提高,但她没有骄傲,而是变得更加谦虚认真,更加勤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温玉娟便养成了每天坚持看书的好习惯,每时每刻都不忘记学习,就连平时上街,也在动脑筋观察人们的举止神态,借以积累生活。从头起步,永不满足,把每次艺术创作看成是新的起跑点,向新的标准不停追求,这就是温玉娟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奥秘所在。1983年南空文工团解散,她被调入现在的空政话剧团,进团后,她凭着娴熟的表演技艺,主演了第一部大型话剧《火热的心》,参加了全国调演并获大奖,她的才艺和事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艺术无止境。作为专业话剧演员的她,面对大潮汹涌的电视剧、小品,她也频频顺势“赶海弄潮”,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奋进,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更广阔的空间锻炼和提升,真正做一个让观众认同的多面手,她相继参演了几十部电视剧和小品。她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往往能够成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化身,激发人们的欣赏品位。”温玉娟不无感慨地说,每当走在街上,被人们认出来时,听见别人说:“瞧,那不是《喜盈门》里的水莲吗?”就骤然产生两种不同的感觉,一是当年创造的角色仍被人们记忆至今,心里不免有一种充实感和安慰感,然而另一种感觉又不免是莫大的遗憾与自责——新的形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肯定。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温玉娟凭着这种执着,一直努力着,并伴着一份份成功一路走来。
爱职敬业 是她走向成功的基石
温玉娟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专一行,特别是对艺术,更要用心,做到精益求精。”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温玉娟来自山东农村,从小就端庄大方,山东人的质朴真诚敬业的品质,在她身上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扬,也正是有这种品德,她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都很真挚、朴实。作为一名部队艺术工作者,温玉娟拿着普通军人的薪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对一次次走穴和发财的邀请,她都坚持原则,婉言谢绝,以实际行动做到了非组织批准绝不私自外出演出。她曾动情地说:“部队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生命的舞台,也是我荣誉的故乡。是部队给了我精神上的充实和品格上的提升,穷尽我所能,也难以回报部队对我的关爱。我热爱空军,热爱这个作风过硬、装备精良、人才荟萃的军种,热爱尽职奉献的战友!有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更充实,有了他们的奋斗故事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正是因为有着对军队这种炽热的爱,纯真的情,温玉娟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每走一步,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部队的培养,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努力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才能更好地回报培养她的部队。因此,工作中她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只为摸索探求角色的最高境界而努力。
拍了二十多年的戏,风里雨里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拍好一个雨中镜头,她就任凭大雨浇灌半天。当年在空政话剧团的舞台上演戏时,不慎摔成脊椎骨裂,留下了后遗症,直到现在,已到中年的她还经常腰酸背痛。《大哥》这部电视剧是在合肥拍摄的,时值隆冬,天气寒冷,由于拍夜戏连轴转,为方便拍摄,剧中人物都穿着秋装,所以温玉娟的腰伤又犯了。导演想改变拍摄计划,但她仍然坚持正常拍摄,她动情地说“这毕竟是一个以“大哥”为代表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啊!所以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整个摄制组的工作。”在她的感召下,剧组全体人员顶着严寒,共同努力,保证了拍摄任务如期完成,并获得了成功。《女飞行师长》是取材于当年十大女杰中唯一的一部女军人题材的电视剧,温玉娟担任主角。炎热的夏天,在武汉拍摄外景,盛夏的武汉全国气温最高,飞机场跑道上的气温高达六七十度,剧情需要演员着冬装,主演要穿上棉皮飞行服,在不足两平方米的座舱里,她被上千度的拍摄灯照着,窗子是封闭的,摄像机都热得拍十分钟就不工作了,何况人呢!在身体吃不消的情况下,温玉娟每天打着吊瓶一直坚持按计划完成拍摄任务。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应,她时常头晕、呕吐,每次飞机起落,她都是被人抬下机舱。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机头不足半平方米的方寸中,塑造了具有钢铁意志的女飞行员崇高气质与奉献精神。在电影《咱们的退伍兵》里,她成功扮演的哑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一句台词都没有的角色确实让她付出了许多艰辛,首先要学习哑语,她两次拜师,“开山宗师”是一位生活在城里的哑人,与戏中哑女所要表现的大有差距;第二位老师,是外景地附近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村哑女。可这个哑人脏得很,着急时还常口吐白沫。既然是老师,学生就不该挑理,温玉娟很快与老师处到一块了,她在接触中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位哑巴老师没有一点听觉,她全凭视觉代替听觉。为准确把握和表达哑女内心世界的情感,温玉娟用棉花堵住耳朵,整天穿着哑女的衣服到前山后山串门,用刚学的哑语找当地的哑巴交谈,因为堵着耳朵时间太长,一时不适应,拍摄回来,她常常饮食无味,头晕目眩,周身无力。她忍受着痛苦,以顽强的毅力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终于塑造出一个心灵美好、善良、热爱劳动的哑女形象来。在拍摄过程中,有一次,老作家马烽来到摄制组,温玉娟用哑语向他问候。马烽满意地说:“见到你,我笔下的哑女活了”。在扮演大型话剧《凯旋在子夜》女主角江曼中,她又付出了许多,江曼是一名从北京到北大荒的知识青年,人物时间跨度近20年。为创造好这个角色,她坚持锻炼身体,注意节食,使体重下降了5公斤。为准确表演每个动作,她反复练习,腿都练肿了。1987年因在《凯旋在子夜》的出色表演,荣获了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成为空军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温玉娟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更多地塑造一些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美好,我在拍戏中再苦再累,只要我创作的角色得到观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安慰”。温玉娟这种在艺术上的一丝不苟、执着追求的韧劲浸透在她创造的每一个角色中。
真诚实在 使她的人生很充实
温玉娟虽然在银屏上塑造了一个个温柔贤淑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她却一直没有名星的傲气,真诚实在的做人处事,她是同事的好同志,亲朋的好朋友,有着很高的人品和艺品,熟悉她的人都很认同和称颂。温玉娟孝道是在当地出了名的,她的父母年龄已高,时常生病,老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她就忙里偷闲,经常回家探望。一有时间,她就把两位老人接到北京,定期陪着老人去医院体检,下班后急着赶回家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老人为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女儿感到无比自豪。对朋友她也是有求必应,尽心帮忙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拍摄外景的过程中,她不知多少次地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交学费,使他们重新背起了书包回到了学堂,至今还有十多个受她资助的孩子,定期与这位善良的“温妈妈”保持着书信来往,对此,温玉娟感到无比欣慰。无论是在团里和剧组,她都能很好的与同事相处,特别是对年轻同志,更是十分热心,无私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2005年,在一次外景拍摄过程中正赶上她过生日,细心的同事给她准备一个简单的生日Party,她激动地回忆起20年前,曾在剧组过的一个难忘的生日:那次剧组住的地方很艰苦,屋子中间有个土灶台,那个土灶台平时也不生火。生日那天,温玉娟完全忘记了生日,照常出去拍戏了。老演员丁一没有拍戏任务呆在摄制组这个“临时的家”里,丁老师一大早就悄悄出去,到山前山后买了菜、鸡、山楂,等傍晚剧组人员拍摄结束回来的时候,她已亲手做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呼大伙坐在一起,给温玉娟过生日,这时包括温玉娟在内的剧组人员才醒悟过来。这次生日,使她永生难忘。如今丁一大姐不在了……讲到这里,温玉娟的泪水缓缓流出。在场的所有人员也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真情无价!天生善良的温玉娟真诚对待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真诚对待。她说:“与人为善,自己心里很踏实”。
龙清秀同志原是湖南省计委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是一位心系贫困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好干部,53岁时因癌症去世,生前曾被评为全国第一位优秀公务员。在拍摄电视剧《龙清秀》时,龙清秀同志平凡而崇高的人格感染着剧组的演职人员,他们在用心演绎《龙清秀》的同时,也在用心体味着罗平各族人民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不会忘记,剧组去一个苗寨拍摄时,坡高路险,全体村民自发地砸石铺路迎接剧组到来;他们不会忘记拍摄时村中孩子纯洁天真的眼神,以及他们从山上采来献上的一束束鲜花;他们更不会忘记,拍摄时正逢过年,大年三十晚上,罗平县的领导放弃和家人团聚,赶到剧组和大家过的热闹而欢乐的春节。2005年4月中旬,北京天行九洲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为罗平希望小学捐款10万元的仪式在曲靖举行,同时进行的还有8集电视连续剧《龙清秀》的首播式,该剧主演温玉娟的一席话代表了全体剧组人员的心声:《龙清秀》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廉政勤政、为民爱民的高尚品格,我们拍摄《龙清秀》的过程,灵魂也得到一次洗礼,我们是以龙清秀的精神来拍摄《龙清秀》,而向罗平的希望小学捐款,不仅表达我们对罗平各族人民的感激之情,也是我们学习龙清秀精神的实际行动!这一席发言,是温玉娟的肺腑之言,更是她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