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一梦(1905—1931) 原名刘增容,又名刘大觉。蒙阴县垛庄村人。作家。共

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出生于县内有名的地主家庭“燕翼堂”。早年毕业于驻临沂的

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23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在

校受瞿秋白、邓中夏等共产党人的教诲和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同年由王尽

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经常利用假期回乡宣传革命。1924年,沂水县当

局为此派两名衙役对他进行拘捕,被他担任垛庄社社长的大伯父掩护脱险。

1927年冬,蒋光慈、钱杏、洪灵菲等共产党人在上海创办革命文化团体“太

阳社”,他积极参加,并为社内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从事革命文学的评论和创

作, 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失业之后》 ,被列为太阳社丛书之一。1930年,鲁迅在

《我们要批评家》一文中曾称此书为“优秀之作”。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他与数十名进步作家公开

发表了《中国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对济南惨案的三个宣言》,向中国和世界人民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洗雪国耻,维护民族尊严。

同年秋,奉命到山东省任共青团省委书记。之后,中共山东省委派他和王永庆

等人到诸城县楼子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9月,建立了“山东第四贫民会”,领导农

民进行“抗租抢坡”斗争,为潍河沿岸农民暴动打下了基础。此后,他经常在济南、

青岛一带,以饭馆跑堂、拉洋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初,团省委利用《济南

日报》办了《晓风》周刊,借以宣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他以

大觉为笔名,先后发表了《论新现实主义》《当前文艺运动之趋势》《论文学上的

现实主义》等文章,影响很大。他通过《晓风》周刊,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他的

革命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叛徒王天生、王复元经过策划,于1929年4月9日将他逮

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从封官许愿到施行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

后被监禁在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在押期间,仍继续坚持狱中斗争。1931

年4月5日与叔父刘晓浦一起在济南就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