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山歌
【诗歌简介】
★《玉笥山歌》是一首歌咏峡江玉笥山的七言古风,作者是元代著名文史学家揭徯斯。全诗共68句,一韵到底。《玉笥山歌》在描写玉笥山时,从峡江玉笥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开始,既尔描写玉笥山的景物风貌,在历史人物形象神化模拟中,给人展示的是一种仙幻奇绝的景观感受。诗中写道:“何刘沈谢数十公,遗声逸响犹沨沨;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佩琅琮。”在诗中发千古之浩叹,使景观更显深博宏大,且看:“束以惊峡轰奔洪,千今万古声淙淙;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
★揭徯斯的《玉笥山歌》与金幼孜的《玉笥山赋》是目前歌咏玉笥山诗赋中较为出色的诗赋作品,文学价值很好。《玉笥山歌》和《玉笥山赋》是玉笥山文化的两个闪光点,堪称“玉笥双璧”。在欣赏和研究《玉笥山歌》的同时,要参照古今玉笥山文化,这对于了解玉笥山诗词有重要参考作用。题咏玉笥山的诗词歌赋,历代累积共有三百余首。其诗文作者大都触景生情,落笔成章,其中也不乏名流学者。玉笥山文化是峡江玉笥山历史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发玉笥山旅游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揭徯斯:(公元1274~1344年),字曼硕;龙兴富州人(今江西丰城)。著名元朝史学家、文学家。揭徯斯是中国揭氏名人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在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揭徯斯之父揭来成,宋乡贡进士,饱学宿儒。从小就对揭徯斯进行严格教育,他十余岁时,就已经学业有成。后为家计所迫,出游湖湘,为当时名公所器重,湖北宪使程矩夫特别欣赏他的才华,把他留在郡学中任教,并把堂妹许配给他为妻。大德间三入翰林。天历初开堂章阁,首擢授经郎,元统初迁翰林侍讲学士,总修宋辽金三史,卒追赠豫章郡公,谥“文安”。其文严整简洁,诗清婉丽密。著有《文安集》十四卷。辞赋代表作:《玉笥山赋》。
【作品展示】
◎玉笥山歌作者:揭徯斯
大江之西洞庭东,三山鼎峙争长雄;
玉笥嵯峨与天通,千回万转重复重。
十人避秦入山中,池养十鱼为九龙;
九人乘龙上虚空,赤帝飞人为九(山宗)。
四海照耀何烘隆,三疏不救莽贼凶;
曹瞒欺天塞帝聪,玉梁白昼随丰隆。
寿春真人抗灵踪,三坛佳气长郁葱;
璇题翠羽开神宫,九霞照地光熊熊。
急涧鸣玉相撞舂,群峰四合如朝宗;
承天万年亮天工,大秀幽诡郁木洞。
重岩洞壑守鬼工,白猿夜啼宝气冲;
我欲求之白云封,金阙先生碧两瞳。
弟子文咏敬以恭,巢云驾雾留飞踪;
元洲长史白玉容,八十二口来相从。
一人不复世莫逢,忽而见之若发蒙;
朱宫玉堂绣帘栊,青童素女清而半。
桃花杏花相映红,忽而不见空溟蒙;
或闻玲玲磬与钏,或如金鸡啼晓风。
何刘沈谢数十公,遗声逸响犹沨沨;
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佩琅琮。
下与世人哀瘝痌,身为风牧帝先鸿;
上佐皇羲播时壅,还淳反朴服孝忠。
物不疵疠年谷丰,气酣飞上三会峰;
周览四极摩苍穹,前有天柱如华嵩。
落日返照金芙蓉,三峰东出号赤松;
云台太白相横纵,群玉金扇远更浓。
两峰相倚如駏蛩,紫微高阁紫霞冲;
石桥金柱争(上山下龙)(上山下怱),长江外抱如白虹。
束以惊峡轰奔洪,千今万古声淙淙;
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
仙来不来吾心冲,山中有草名碧茸;
食之千岁颜如童,我欲求之不可穷。
顾佩含景从仙翁,紫袍白马来两骔;
夺取神君一尺铜,坐阅绝景忘春冬。
【相关注释】
1、三山指庐山、閤皂山(在樟树市)、玉笥山。
2、曹瞒指曹操。此两句相传东汉献帝曹操挟制,迁都许昌,因建宫殿,操以天子命使人取玉梁,使者至玉梁观,玉梁化龙随雷声飞去。丰隆即雷公,《水经注•河水》:“丰隆,雷公也”。
3、承天即承天宫,大秀即大秀宫。
4、金阙先生即杜昙永,南梁天监梁武帝肖衍赐号。
5、文咏即钱文咏。南梁天监司门员外郎,杜昙永的门人,随杜玉笥山学道。
6、此二句指南梁黄门侍郎,元州长史肖子云携家八十二口同隐玉笥山。
7、何刘沈谢即玉笥山学道者:何紫霄(秦)、刘道平、沈麟(唐)、谢修通(宋)。
8、瘝(ɡuān)痌(tōnɡ):疾病疮疖。本句意为关怀世人疾苦。
9、駏jù蛩qiónɡ:指似马之兽。
10、长江:此处指赣江之长。
11、赣江流经峡江城北处,因金钢、刀剑两山伸入江心,使江面狭窄,江水奔泻如雷。故谓“束惊峡”。
12、歆(xīn):此处为羡慕意。
13、碧茸:传玉笥山郁木坑产碧茸草,汉梅福食之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