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 infrasonic weapon
定义利用频率低于20赫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人体共振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形变而造成损伤的一种探索中的武器。
原理次声波是频率为0.0001~20Hz的声波,这个频段通常是人耳听不到的。由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细微而有节奏的脉动,这种脉动频率一般为2~16Hz,如内脏为4~6Hz,头部为8~12Hz等。人体的这些固有频率正好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一旦大功率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共振,从而造成极大的伤害。谈到共振的破坏力,可能不少读者都知道在19世纪的欧洲,曾多次发生过士兵齐步过桥引发桥体共振,使大桥倒塌的悲剧。坚固的大桥都可以毁于共振,何况血肉之躯呢!次声武器就是利用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
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的频率和强度不同,对人体的各种器官和部位损伤程度也不同。强度相同、频率不同的次声波可对不同器官和部位造成损伤;频率相同的次声波的杀伤程度视其波强度而定。次声波对人可产生精神的和机械的损伤。其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适、无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严重的可发生神志失常、癫狂不止、腹部疼痛、内脏破裂等。国外实验证明,10赫135分贝的次声波,可使小白鼠的内脏濒临坏死状态;0.5赫170分贝左右的次声波,可使狗的呼吸困难,甚至停止。次声是不易被人察觉和听不见的声音,在大气中传播衰减很少,与大气沟通的掩体和工事难以防御。
次声武器的缺点次声波武器虽是强大、厉害的武器,但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首先,次声波不易聚焦成束,实现定向聚焦发射相当困难,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敌我不分,容易误伤,且在空旷的环境中难于产生高强次声波;其次,次声波很长,因而定向困难;再次,它的聚焦尺寸太大,一般很难实现。不管怎么说,次声武器的问世,世间又多了一种杀戮的方式。由于次声武器对环境、自然生物及非战斗人员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作用,该武器是否应当投入实战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