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周围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肾周围炎

疾病名称肾周围炎perinephritis

疾病概述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如果发生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

本病多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90%),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最常见,小部分(10%)是血源性感染,是由体内其他地方炎症病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皮质,在皮质表面形成小脓肿,脓肿向外穿破进入肾周围组织,而引起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肾周围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脓肿能向上蔓延至膈下,也可沿腰大肌下行。

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起病隐袭,数周后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人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外,常出现单侧明显的腰痛和压痛,个别病人可在腹部触到肿块。炎症波及横膈时,呼吸肌及膈肌运动受到限制,呼吸时常有牵引痛。X线胸部透视,可见到横膈隆起。由肾内病变引起者,尿中可有多量脓细胞及致病菌;病变仅在肾周围者,尿中只有少量白细胞。

疾病分类泌尿外科

疾病描述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小脓肿,称为肾疖。小脓肿融合扩大而成大块化脓组织称为肾痈。

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发热、腰部疼痛、肌紧张、肋脊角叩痛,无膀胱刺激症状,病程约l一2周。如肾痈破溃侵入肾周围间隙,则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加重。

疾病病因其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大多数病人由于疖、痈、龋齿、扁桃体炎、肺部感染、骨髓炎和前列腺炎等远处炎性病灶,经血运播散引起。

病理生理其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大多数病人由于疖、痈、龋齿、扁桃体炎、肺部感染、骨髓炎和前列腺炎等远处炎性病灶,经血运播散引起。

诊断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尿镜检无脓尿或菌尿,但是当脓肿与集合系统相通后可出现脓尿和菌尿,尿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致病菌.尿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有细菌生长。B型超声和CT均可很好显示脓肿,在超声引导下针刺抽吸取得脓液则肯定诊断。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有推移受压,患侧肾功能减退。

治疗方案若肾痈形成或并发肾周围脓肿,需施行切开引流术。早期肾皮质脓肿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以及氨基糖甙类等。

疾病预防感染的预防。

保健贴士1、卧床休息,解热镇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应用广谱有效抗菌素。

3、B超诊出或穿刺抽出脓液后应及早切开引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