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庸健
朝鲜次帅崔庸健(1900~1976)최용건Choe Yong Gon ,金日成时期的朝鲜第二号人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次帅。出生在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中学时因组织反日活动被判刑4年。1919年流亡到中国,该年入南开大学学习,1922年,转学至云南讲武堂(朱德元帅的师弟),1925年任黄埔军校5期6区队长。1926年,参加中国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到中国东北地区从事抗日武装斗争。1928年被派到东北,化名金治刚,从事建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工作。同年秋,在黑龙江省通河县领导朝鲜族抗日暴动。1929年,到饶河县一带开展抗日活动。1933年4月,成立饶河工农义勇军,化名崔石泉,任队长。1935年8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4军4团参谋长。1936年3月,任东北抗日联军4军2师参谋长。1936年11月,这支部队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 7军,任该军参谋长,次年春任代理军长。1940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 2路军总参谋长。1938年9月28日,击毙日军少将日野武雄。后任抗联第二路军参谋长、野营教导旅参谋长、东北党委执行委员会书记。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回到解放了的祖国平攘,组成北朝鲜民主党,任副委员长。从1946年 2月起,任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和朝鲜人民委员会保安局长。1948年 2月,1948年任人民军总司令,大将军衔。同年 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民族保卫相。1950年朝战爆发后,金日成自任总司令,崔任副司令。10月兼任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司令,在仁川登陆中,用不到20000人的杂牌部队(18师、17装甲师一部、105装甲师、独立25旅、独立78团、汉城警备队、仁川警备队)把包括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内的7万多美韩军拖了半个月。10月,任西部司令,指挥几个9月才编成的新师(19、27、43师)节节抵抗10余万美韩军的进攻。10月底,美10军在元山登陆后,又指挥新建的第4军团(41师、507旅、独立71团)约20000人,在丰山建立防线,一直坚持到志愿军42军到来。在激战中左臂负伤。1950年 6月~1957年 9月,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朝鲜人民军最高副司令官、内阁副首相兼民族保卫相,为抗击美国侵略和人民军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53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次帅称号。
1957年起,崔庸健担任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升任元帅。1972年当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在党内,1956年起,当选为朝鲜劳动党副委员长、政治委员会委员。1976年 9月19日病逝于平壤,终年 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