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根
菩提根不是树根,而是一种叫做贝叶棕的种子,那种植物几十年开花结果一次就挂了,它的叶子就是制作贝叶经的材料,菩提根就是贝叶棕的树籽,表面看就是一个种子,不起眼而且粗糙,剖开就是象巧克力色花纹的皮,最里面的是白色,经过长时期的盘玩会变成黄褐色,目前市面上也有红黄紫之类的菩提根出售,那只不过是染色后的结果。
常用名:菩提根,花根,白根
中文名:贝叶棕
贝叶棕 约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大洋洲北部,我国栽培一种。植株高大粗壮,乔木状,高达15-20米,直径50-60厘米,最大可达90厘米。只开花结果一次后死去,其生命周期约有35-60年。我国现有的贝叶综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它是随着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我国的,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贝叶综的引入首先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其树形美观,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植物。其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在印度和我国云南(傣族)有用贝叶刻写佛经的,俗称“贝叶经”;从花序割取汁液,含有糖份可制综榈酒或醋或熬制成糖;幼嫩种仁可用糖浆煮成甜食(注意:成熟种仁有毒不能吃!);树杆髓心捣碎经水浸提成淀粉,可供食用;根的枝叶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制热感冒等。
在傣族地区,许多佛寺里都保存着大量刻写在贝叶上的佛经,人们称之为“贝叶经”。贝叶经采用生长在去南西双版纳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种贝叶棕树的叶子,经过剪齐,水沤或烘蒸后装订成册,刻写文字。贝叶经做工经细,规格统一,不但字迹清,而且不怕受潮,不易磨损,字迹经久不变。历史上,所有的贝叶经都要统一保管在佛寺里的藏经阁(傣语称“林坦”)里,并严格看管。